周玉嫦
(四川省綿竹市第二示范幼兒園,四川 德陽 618200)
在美術領域中貫徹《指南》精神,可以從很多方面找到切入點。在實踐中我們逐漸確立了“玩美天地 樂享成長”的理念。“玩美天地 樂享成長”“玩美”這里的玩特指游戲,玩耍。美特指美好的成長。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創造美的能力和美的素養。美術活動就應該是在盡情地游戲和玩耍中,快樂地享受成長的喜悅和變化。
實施美術教學游戲化,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快樂的開始,但對于教師來說其實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游戲化的美術活動中,老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美術活動習慣先觀察感知、再示范要點、最后幼兒創作的教學模式,游戲化則全盤推翻這種設計。下面以小班美術活動《小兔家的籬笆》活動為例,用對比的方式說明:習慣性的設計1、觀察籬笆的實物或圖片2、教師示范籬笆的畫法或請個別幼兒示范籬笆的畫法3、幼兒自己繪畫4、欣賞幼兒作品,教師點評或幼兒相互點評游戲化的設計1、創設情境:地上畫大圈表示小兔的家,提出問題: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引發幼兒思考:怎樣加固自己的家2、幼兒討論:壘石頭、壘磚頭、插籬笆等3、幼兒嘗試用粉筆在圈上作畫:畫出長長短短的線條或大大小小的塊狀表示加固自己的家4、“大灰狼”出現,“大灰狼”點評幼兒的繪畫:“籬笆” 不密,磚塊矮了,“石頭”小了,擋不住我5、兔媽媽趕走大灰狼,幼兒再次完善自己的繪畫:加高加密“籬笆”、“石頭”“磚塊”畫大加多
游戲化的美術活動,完全由游戲的發生、發展、結束統領了教學的整個設計,教學的重難點都在游戲中解決,知識技能都是游戲的附加產品,孩子體驗到的就是好玩有趣。而好玩有趣正是帶領孩子進入美術領域的良好開端,好玩的有趣的才能堅持,不是嗎?
自主性的美術活動至少應該具備三個特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條件和自主機會、尊重孩子的美術作品。在美術教學中讓孩子真正自主,需要教師放下自己的功利心、放下自己的擔心,學會“放手”。
以我園的藝術節活動為例:每年藝術節的表演道具都由孩子自己制作,以前組織幼兒制作道具往往追求精美,過多考慮舞臺效果,教師自己規劃好道具和場景,然后采用直接教授的方法讓幼兒制作,忽視了幼兒是怎么理解作品角色的?他自己心目中的角色形象是怎樣的?他認為表演這個角色需要什么道具?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而正是這些我們忽略的契機中,剝奪了很多可以讓幼兒動手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在自主性的美術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全程參與角色道具的形象規劃與制作:《我心目的角色形象》、《什么材料來制作》、《我是道具師》、《一起來裝扮》……一系列的活動還原了這些原來忽略的教育契機,還給了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充分的發展。如在制作國王道具的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各種材料,創造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形象。如:有的孩子利用生日帽,直接在上面貼上彩鉆、金色的即時貼變成了國王的皇冠;有的孩子利用收集到的廢布當作國王的披風;有的孩子制作國王的頭發選擇了皺紋紙用筆卷一卷,粘貼在一次性浴帽上就是國王的假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一直玩一個小時都樂此不疲,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做法,迸發出超出我們想象的創造力。
美術活動中,孩子不僅與教師、與材料發生互動,與同伴之間也發生著各種交流互動,這種交流互動常常具有積極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益。例如制作活動《我是國王》中,每個小組要裝扮好一位國王,裝扮國王需要頭飾、皇冠、披風、權杖等,這個龐大的任務是不可能由一個孩子完成的。共同完成任務的責任意識與集體榮譽感讓孩子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與同伴合作互助,在分配道具任務時,一組六個孩子有三個都想制作國王的皇冠,如果誰也不讓誰,這一組國王的裝扮將不完善,在討論中有的孩子就做出了讓步,選擇了其它的道具,體現出孩子為了完成共同任務而謙讓妥協的責任感。
此外,在美術活動中,通過他人的欣賞和肯定,能夠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才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所以活動中我們都會設計“反思評價”的環節,所有的孩子即是“小畫家”又是“小觀眾”。觀眾不是坐在邊上安靜觀看,而是欣賞觀看后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嘗試對他人的活動作出評價,并不斷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以期更大的進步。
幼兒的藝術作品是自我感受的充分表現,雖然他們的造型能力弱,線條比較粗糙,色彩可能還不合邏輯,但細細解讀其作品就會發現其中孕育著童真和靈性。如果教師僅僅把它裝進作品袋,作品在完成后就喪失了功能。怎樣發揮出作品的功能呢?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我們通過藝術性的呈現方式,讓作品更富于美感,讓孩子更能享受到成就感。
(一)教師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自然材料為幼兒的作品做底版,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裝幀;紙盒底版、紙箱底版、草席、草墊底版、透明塑料底版、麻繩底版、布條底版、樹枝底版、報紙底版
(二)孩子通過剪、折、貼等方式對自己的作品再加工;為作品涂上底色,讓畫面更飽滿、剪下作品大輪廓后重組,富于趣味、幼兒畫面較空的用折角辦法展示,揚長避短、提供大小、形狀不同的畫紙,凸顯變化
貫徹《指南》,讓我們在美術教育中不斷自省,也讓我們在樂享美術活動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成長。真正的教育者,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