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蘇霞
(五大連池市環境衛生養護中心,黑龍江 五大連池 164100)
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循環經濟在生態城市管理中的運用首先要求對廢棄物進行減量化管理,并且要求實現的是全過程減量。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源頭、中間、末端的多級減量,其中在收集轉運環節中,對生活垃圾進行有效的細化分類,是提高生活垃圾中間環節減量化水平的關鍵,也是建立城市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保障。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分析及政府相關政策的了解,南京市政府關于垃圾分類的管理政策僅僅停留在一些理論性的規定與條例,而相關部門并沒有強制進行居民垃圾分類的措施。我國缺乏明確的獎懲制度來對公民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我國也沒有出臺關于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相關細則,直接導致很多想要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公民無從下手。
由于環保教育的局限性及相關部門關于垃圾分類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公民普遍沒有強烈的環保意識,且對于垃圾分類的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水平。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不同學歷的人對于環保知識的了解程度相差不大,不管學歷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及以上學歷,大部分人對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都是模糊。這也表明,中國的教育中缺乏關于環保及垃圾分類的知識。此外,我國公民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的獲取途徑單一、簡單。眾所周知,我們在瀏覽網絡是大部分人只是一掃而過,并沒有形成系統全面的垃圾分類知識體系。由此得出,我們國家在環保及垃圾分類方面的宣傳做得不夠到位。
各地區垃圾分類措施不統一且相對落后,目前南京市的垃圾桶僅分為兩種,即可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部分地區僅設置單筒垃圾桶。而根據采訪環衛工人及實地走訪垃圾處理中心及環衛局發現,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垃圾在收集是并沒有分開,而是又全部收集帶了一起,現在南京地區垃圾處理的方式是:統一收集——集中壓縮——特定地區焚燒、填埋,而這種落后的垃圾處理方式嚴重阻礙了垃圾分類的有效實施。
經過調查及訪問當地居民,政府出臺并實施相關強制管理條例后,分類設施也逐步完善,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力量協調不足,包括國家政策、政府宣傳、國民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教育、設施及垃圾處理方式等等方面。僅從單方面發力使得居民垃圾分類現狀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改變,且沒有其他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工作效率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南京市的垃圾桶分布情況的合理性也不容樂觀。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是解決我國垃圾處理問題的前提,我國需要制定符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制度和實施專門的法律,如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垃圾回收和處理的法律以及一些居民垃圾處理的獎懲制度,用法律來約束行為以規范居民和企業的垃圾處理行為。同時,我國也應當完善和細化垃圾分類的細則,盡量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各類的垃圾都囊括進去,包括垃圾的分類及處理。有一個規范的標準,企業單位和居民才能夠按照標準去完成工作。
人的行為是垃圾問題的源頭,通過加強人的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教育,讓居民自發進行垃圾分類,減少產生垃圾,從源頭上減輕垃圾處理問題。一方面從教育出發,從幼兒園時期開始一直到高校[對孩子進行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教育,將其列為一門必修課程,附加相應的學分,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并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大社會環保的宣傳力度,定期向居民宣傳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及政策,使其掌握垃圾分類的正確知識,不斷提高居民的環保及垃圾分類意識。還可以在公共區域、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張貼相關環保及垃圾分類知識,為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細則的手冊。
垃圾設施的合理分布可以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此外,可設置多類別的垃圾桶,不僅限于是否可回收,進一步減輕垃圾處理的困難。在垃圾的統一收集和處理過程中應嚴格規范進行分類,在處理過程中可以引進或者開發新的技術進行垃圾處理,落后原始的垃圾處理方法對環境的危害巨大,應盡快尋找新的經濟有效的方法替代。統籌規劃基礎設施的配備,不斷完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以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便利性。應充分注重感知行為控制的影響作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將較難的垃圾分類行為轉化為較易的垃圾分類行為,從而減少垃圾分類中的態度—行為差異現象。從前端垃圾箱、垃圾裝運車的配備到中端中轉站的設置至末端的垃圾處理廠的建設都需要科學系統的規劃,并逐步改善我國城市社區垃圾回收設施。注重垃圾分類的源頭治理,建立居民垃圾分類回收的完整鏈條,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
無論是政策、宣傳、教育還是垃圾處理方式,單方面的發力作用效果不佳,效率低下。民眾對從前端垃圾的產生和分類,到末端垃圾處理概念上的普及和觀念上的調整,以及政府對于垃圾處理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政府保證相應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監察,如此集各方之合力,才是目前中國環境及垃圾問題的解決之道。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管理存在若干問題,同構建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城市加強生活垃圾減量化是管理的首要工作,要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在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的同時提升其參與度;其次,改變居民長久以來的混合收集習慣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需要采取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培養垃圾分類意識,深化環保理念;再次,垃圾分類回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將有效的激勵機制與懲罰性措施相結合;最后,要推動垃圾分類回收的市場化運作,依靠思維創新與技術創新進一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