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菂
(江蘇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江蘇 南京 210014)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和永續發展的根基,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影響深遠,不僅與人們群眾的幸福生活息息相關,更關乎國家的復興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其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近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干部在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認識之深刻、舉措之扎實、推進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
生態環境保護,是世界各國發展共同關心的時代主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也應義不容辭,必須履行責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已經成為當下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活動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和責任。
十八大之后,黨中央以問題為導向,相繼出臺的“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途徑。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正式開征,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舉措之一,利用經濟杠桿約束和引導企業、個人等社會主體行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制度改革方案及行動計劃,彰顯了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能力,大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針對不斷蔓延的污染勢頭,黨中央提出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這三個方面是群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當前,PM2.5 達標的城市比 2012年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間制定降低資源能耗、環境保護等指標任務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也取得了新的成就。盡管我國環境治理還面臨很大挑戰,但能耗高、污染蔓延的趨勢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跨越式發展,經濟體量和經濟規模都迅速擴大,資源的需求量和開采量也都在急劇上漲,需求增長與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這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和限制也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面,由于在前期發展過程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保護環境,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影響民眾生產生活。因此,面對殘酷現實,在新時代條件下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當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勝階段,我們必須明確全面小康要義是全面。第一,涵蓋的群體要全面,全面小康應該惠及社會全體人民;第二,覆蓋的區域要全面,要讓東、中、西部不同區域,城市和鄉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三,涉及的范圍要全面,全面小康不僅要在經濟生活和物質財富方面達到小康水平,而且在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方面也必須達到小康水平。
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生態文明建設或者片面追求生態良好,導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都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要義。我們的全面小康社會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國家的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了,因為這種滿足和過剩是片面的,低層次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往天更藍,水更綠,開始將生態環境質量作為衡量自身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開始追求對內實現身心和諧、對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生活愿景。需求側發生了變化但供給側仍然發展緩慢,人民群眾需要藍天碧水,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壓力不斷增大、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卻依舊十分嚴峻。因此,在新時代條件下,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臨著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發展不協調的局面。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短板日益突出,我們黨敢于直面現實問題,綠色發展理念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正式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標志著國家治理理念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一次新的飛躍。
要想深入推薦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關鍵在于綠色發展舉措的落實。第一,改革原有的生產方式,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以高能耗、資源浪費為代價,犧牲環境求得發展的傳統生產模式不可為繼,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化程度。第二,積極引導居民消費模式的綠色轉型,倡導居民綠色生活
要想進一步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落地實施。
首先,要加快改革干部政績考核評價制度,在評價體系中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比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唯 GDP論英雄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我國要追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提高生態指標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對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不作為、不重視、作為不當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問責并給予相應處罰。
其次,要加強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建設。出臺和完善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法律法規,在法律法規中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要求。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基層的宣傳和落實尤其重要。必須針對各階層、各領域、各年齡段進行全方位宣傳。第一,無論大中小學都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將生態文明的理念根植在學生心中;同時還應加強與環保公益組織的聯系交流,定期舉辦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第二,黨和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在社會層面向民眾宣傳生態文明理念,例如定期在社區開展與生態文明相關的講座、發放宣傳冊、播放生態文明宣傳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