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艷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 人文基礎部,貴州 銅仁 554300)
對高等學校來說,開展綠色教育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主要途徑,既是響應國家號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校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舉措。同時,對增強全民綠色意識、實現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具有現實而又深遠的意義[1]。綠色教育,不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更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征的和諧、人文、民主、原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思想的一種現代教育觀,孕育著思想、活力,智慧、品格的生成。綠色教育既包含了以環境保護為最終目標,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也包含了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在呵護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生命質量,最終實現學生的“綠色”健康發展的教育[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這當中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擺到了同樣的位置,高度概括了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而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明確提出了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也就是人文精神[4]。就其核心來說,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內容包括人生的意義、追求、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5]。它為人們的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提供評判標準,對人們的綠色行為起著導向和推動作用;生態倫理情懷是人們在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時所具有的一種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以及在心理上形成的熱愛自然、關心他者并形成和諧天人關系、人我關系的內在情感傾向;綠色行為是人們將生態倫理情懷以及綠色意識特別是綠色價值觀轉化為外在的行為實踐,從而形成維護人與自然、人與人等和諧關系的行為習慣,并以此來影響他人及社會的能力[6]。
與高校改革發展相契合。伴隨著國家出臺政策引導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浪潮,地方高校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順應形勢、準確定位、謀求發展,以促進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是當下地方高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著力解決的問題。而人文素養培育作為地方高校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抓手,需放入改革的整體總體框架中進行研究,契合學校的現實需要、基礎和條件,注重整體性、系統性的原則,構建出科學可行、全面有效的人文素養培育體系,促進培育效果的最大化。
綠色教育的開展,為地方高校人文素養培育指明了方向,而學生的綠色意識、生態倫理情懷和綠色行為的養成,離不開科學有效的人文素養培育體系。綠色教育視域下地方高校人文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應以高校改革發展為背景,從明確綠色教育人文素養培育目標、構建綠色課程體系、完善人文素養保障體系、建立人文素養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
以提高綠色教育人文素養為目標,改革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有針對性地構建綠色課程模塊,在通識教育課程中設置綠色課程必修學分,加大力度建設全校“普綠”通識教育選修課,利用慕課等網絡課程資源進行適當補充,通過綠色通識必修和開放性選修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生態文明認知水平和綠色環保素質。
對于學科專業課,一方面可針對不同院系和專業開設專門的、具有針對性的綠色課程,通過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綠色素養,使其將綠色意識融入到生產、管理以及設計等專業相關工作中;另一方面,對每一門專業基礎和專業選修課都進行綠色滲透,充分挖掘每個專業中具有綠色特質的部分,或者與綠色環保理念具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使課程形成相應綠色體系。在集中實踐環節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強化實踐教學是地方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在第二課堂、專業見習、勞動、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集中實踐環節,在加強學生課外實踐技能和具體操作水平之外。
因此,要加大力度開展綠色理念宣傳、心理健康講座等綠色教育相關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內外學習氛圍;另一方面,鼓勵學生以綠色理念為導向,自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將綠色素質和能力貫穿實踐活動的始終,通過集中實踐環節貫徹綠色理念,輔助課堂教學,以持續推進綠色課程建設,豐富人文素養培育體系。
完善的人文素養保障體系,對于整體培育工作起到基礎性的作用。而人文素養保障體系的完善,離不開高校管理方式、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其一,要轉變教育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層要全面深入理解綠色教育的內涵,結合綠色教育規律和本校辦學特色,改革教育觀念,轉變管理方式,以更具開放性、可持續的方式治校,制定科學的綠色教育策略,為人文素養培育工作的開展和推進創造良好的條件。其二,要加強綠色制度建設。高校應積極出臺相應的綠色教育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規范課程、實踐等教學內容,為人文素養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素質修養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綠色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的綠色素養對于學生綠色發展理念和能力的培養,影響是直接而深刻的。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更新、提升教師從事綠色教育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進行言傳身教,對推進人文素養培育工作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