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上海石化質量管理中心綜合辦,上海 200540)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1]。人力資源的最基本要素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2]。任何企業的青年人力資源,無疑都是在這四個方面俱佳的,對于員工人數眾多但卻老齡化嚴重的國有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做好國有企業青年員工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不僅是關系到企業現階段發展的關鍵,更是一個企業能夠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有良好的社會形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民眾認知的日益提升,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企業應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社會知名度、美譽度的提升。其中,人員素質的提升主要依靠青年員工,而如何及早發現、培養和用好青年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青年人力資源儲備,無疑是一筆收益遠大于付出的無形資產投資。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源源不盡的動力支持,創新就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青年人風華正茂、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對萬事萬物有極大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他們正是企業創新路上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因此,抓好青年人才培養,引導鼓勵創新,發揮青年的優勢和特長,是為企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
青年是企業的未來,評價一個企業的青年工作做得好不好,標準不是得了多少先進,組織了多少活動,而是看有沒有成效、青年喜歡不喜歡、企業有沒有受益,看整個企業的精神風貌,看青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起來,看他們對企業的感情是否深厚。只要做好了這些,企業就擁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擁有了青年人的熱情和創意,擁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大膽地迎難而上,同樣,任何困難也都會迎刃而解。
培養人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是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團章》規定,共青團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3]。只有認識到這項使命的重要性并牢牢抓住青年人這個關鍵,才能完成我們黨交給的任務。因此,要做好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共青團是個有利的平臺和切入點,但需結合企業實際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青年人才培養應做到“以人為本”,只有圍繞青年的個性及特點才能制定有較強可行性的成長方案。很多青年員工,進入企業之前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期望值很高,但進入企業之后,因為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很容易會處于一種“懵懂型”或“散漫型”成長狀態,新鮮期過后,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便會消失貽盡。因此,必須及時而持續地做好與青年的溝通,尊重和了解青年在職業發展方面的主觀需求,并且根據他們的需求變化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吸引并留住青年人才,進而發揮他們的優勢,成長為企業希望的模樣。
共青團的兩大基本任務就是服務企業發展和服務青年成長,因此實現青年的個人職業生涯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相統一就是兩者協同發展的最佳切入點[4]。企業根據未來的經營方針和發展戰略,提供所需的人才技能類型和崗位要求;青年員工對照相應要求,結合自身特長,確定自身發展的近期、中期、遠期發展目標。毫無疑問,要堅持全面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組建一支高素質隊伍,打好人才儲備戰。截至2017年底,上海石化在崗員工人數首次降到萬人以內。在員工隊伍年齡老化、人才梯次結構不盡合理的現狀下,上海石化必須做好青年人才隊伍的培養規劃,給青年人壓擔子,使優秀后備人才能夠脫穎而出。隨著組織機構的不斷優化調整,根據公司“三定”工作目標,最終逐步建成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企業共青團組織的基本職能就是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青年成長。團組織服務青年,必須高度關注青年的職業發展,搭建更多更有效的平臺,開展各類有利于青年成長成才的活動,助力青年職業發展。
多年來,上海石化團組織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品牌項目,得到了廣大基層青年員工的普遍認可,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使大批優秀青年得以鍛煉和展示。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這些傳統的項目已不能滿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在激發青年成長成才的主觀能動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針對現狀,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可以通過“走訪”等形式對青年的個性化需求和思想動態進行掌握和了解,對既有的項目進行取舍、整合;同時,根據青年群體狀況的差別,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活動項目載體;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人力資源和黨群等多方的力量,從入職之初便開始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理念,使青年意識到個人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需要組織培養和個人努力共同作用。
隨著上海石化深化改革用工制度的進一步推進,加強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已成為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共青團組織具有獨特的群眾優勢和組織優勢,對青年有著最直接和最深入的了解,團組織工作應進一步加大在青年人才培養上的力度,助推青年成長,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切實推進青年員工職業發展工作,始終將青年員工的個人發展目標引導在公司發展規劃的正確軌道上,為上海石化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