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北郭丹鎮武營小學,河北 保定 071400)
隨著新課程改革鐘聲的敲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吹起了自己的號角,中國的素質教育改革有了明確的方向。音樂新課程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為基本理念,這對于已習慣了傳統音樂課教學的廣大音樂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標”,盡快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引導者和積極建設者,將關系到“新課標”實施的成敗。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如我在教學生唱《火車開啦》時,只領學生按節奏讀了兩遍歌詞,他們就會唱了。但由于學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車時的激動心情,部分學生唱起來很呆板,面無表情。對此,我便啟發學生:“你們誰見過、坐過火車,能說一下自己坐火車時的心情嗎?”這一問,同學們可來情緒了,紛紛舉手回答。接著我又問:“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現在就要坐火車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當火車‘咔嚓、咔嚓’啟動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這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同學們爭著舉手回答,他們說著,笑著,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歡樂之中。我又說:“同學們,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旅游’,你們想到哪兒去呢?”同學們高興地喊起來:“青島”、“北京”、“上?!?、“廣州”。“好!咱們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師來當播音員。”于是我當起了列車播音員,音樂一起,同學們便高興地唱起來,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車,他們有的高興地搖晃著小腦袋,甜甜地笑著;有的同桌興奮地交流著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說話;有的合著音樂節奏愉快地拍著手;還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歌聲中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歌聲中浸染著美的色彩。
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上。人類需要音樂,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按理,大多數學生應該是喜愛音樂的,事實也確如此。然而,多年來我們的音樂教育卻屢屢遭到學生的排斥,“學生們喜歡音樂但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象屢屢發生,甚至到了讓學生覺得“音樂課的教室,簡直就是我的刑場”的地步。有學生這樣說:“一提到上音樂課,我就頭痛。因為一上音樂課,就有無數個我根本不認識的音符迎面撲來,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師竟然讓我全都記下來。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樂天才,這么多的‘哆來咪’,看到都害怕,讓我背下來,簡直是謀殺……音樂課的教室,簡直就是我的刑場!”——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的確,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課內容單一、落后于時代發展的需求;教法死板、與音樂藝術的本質背道而馳。我們更多地注重音樂技能、技法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性;更多地關注教師本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音樂情感……使得我們的音樂課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種意義上等于抹殺了學生作為一個有著相對獨立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及情感體驗、審美觀念的個體的感受和創造欲望。
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展,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基于這樣一種認識,我市的音樂教育者們本著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信念,通過教學,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并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培養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憶歌詞。在啟發學生表演時,我是這樣做的:1、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2、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3、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學里常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臺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盡快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