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
(重慶市巫溪縣峰靈鎮中心小學校,重慶 405800)
多媒體在美術課堂中可以使書本上平面的知識變得立體,使靜轉化為動,使抽象轉化為具體,使知識更加多角度多層次的直觀地呈現到學生們的面前,這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以及激發學生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具有很大幫助,為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且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啟蒙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美術基礎打造的更加結實與牢固,一定會使初高中、大學以及之后的事業生涯更加順利,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事半功倍。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由于設備的限制,老師上課的工具和形式都是單一的,上課依靠黑板和粉筆,講課則靠一張嘴,學生們也只能在下面翻著教科書,靠著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將知識的脈絡和框架補充完整。同時因為每位同學的理解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所區別,最終班里會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而多媒體則可以在最大程度下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因為多媒體正是應用現代技術,將課本上生硬晦澀的知識生動的展示出來,可以輔助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得以更加直觀的看到知識的全貌,窺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在學習《閃光的煙花》時,教師就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好與煙花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然后在上課時播放給同學們觀看,因為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形象記憶的理解正是深刻的時候,此番教學方式也能讓學生們回憶自己以前看過的煙花,回想自己看到的煙花是什么樣子的,可以請學生主動上臺向同學們說出自己記憶中的煙花,這樣在之后的手工操作中也會少些生硬感與滯澀感。等到手工操作的環節,老師可以將本節課需要的工具圖片列在大屏幕上,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工具,根據自己回憶中的煙花開始制作,最后作業完成后老師可將其貼在教室的墻上,讓學生們互相評價欣賞。
在以往的美術課堂中,因為學生們年齡尚小,缺少必要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在進行某些作品的創作時會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而往往教師因為這些知識都屬于常識的范圍內而無法輕易的對學生們解釋清楚,導致學生們越加糊涂,最后做出的作品也是千奇百怪,老師對此也感到無奈。而在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則可以使某些事物具現化,極大地擴展了課堂知識的容量,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表象,擴大學生們腦海中知識的儲存量,為創作作品提供更多的靈感。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印紋》這一課中,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物品的印紋游戲體會到印紋的形式美感,然后通過簡易的自制圖章,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對于尚處于人生發展前期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對事物的認知還很懵懂,即便可以指出一個物品的名字,認識到這個物品是什么,但是要想讓他準確的描述或者畫下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尤其是當教室中沒有現成的物品時。而多媒體則可以避免這一缺點,當學生想要雕刻什么物品而教室中又缺少的時候,老師就可以上網搜索相關物品的圖片,將其放在大屏幕中,這樣不僅學生雕刻物品的精確度和準確度會得到提升,同時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拓展,可謂一舉兩得。
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室大小的限制以及作品的多樣性,當學生的美術作品完成之后是很難將學生的作品全面的展示在每個學生的面前的。而美術又強調一個直觀性,不管是教師講授的內容還是學生最后呈現的作品都是最好以直觀的形式展現,這也是為了增強老師上課的效率,讓學生可以對作品理解的更加深刻。而多媒體則可以將學生們的作品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保存下來,然后通過大屏幕進行展示,可以進行單個作品的展示,也可以將幾幅作品一起展示,教師可以將作品進行對比對學生們講解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應該如何改正,相應的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得到提升,對上課的重點記憶得也會更加牢固。
例如在《我的新朋友》這一課中要求學生觀察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并用繪畫或者剪貼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時間的限制,我在這一課中要求學生們將自己的好朋友畫下來。當所有的同學都將作品完成后,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我將這些作品錄到大屏幕中,展示給全班同學看,挑其中的幾幅典型作品進行評析,告訴學生這個部位正確的畫法是什么,怎么畫能使人物更加美觀或者更加立體,然后再將幾幅畫進行對比,告訴學生可以學習對方的什么畫法,彼此吸取經驗,完善自身的美術技巧。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美術教學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不僅使原先因為設備的原因無法進行的課程完美的進行下去,并且還能使學生對知識和作品的理解更加直觀和深刻,從而激起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同時既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點難點,又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推動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