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晶
(十一師第一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生物學科自然屬性突出,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但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忽視了生物學科的自然屬性,單純的從專業理論角度進行知識的講解,并不便于學生理解知識與掌握知識。為此,應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從生活化角度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導入生物學科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解決生活問題角度出發,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文章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是生物學科知識產生的源頭,生物對現實世界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發展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概括,分析了世界萬物生命的本質,通過客觀的現象讓人們對世界以及人類的發展規律有更為直觀與系統的認知,從而指導社會更好的生活。所以,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一直是生物學科研究與發展的根源,我國目前從事生物研究的科學家也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細小的現象,展開長期的研究,探索出其中蘊含的事物客觀發展規律,從而豐富學科知識體系。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學科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現實生活孕育著生物知識,生物知識高度總結現實生活,可以將其作為產生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
當前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仍然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以服務學生、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目標,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而生活化教學作為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契機,其從生活的角度拉近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知識、理解知識、分析知識,為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提供便利。同時,為了配合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實現對學生能力更好的鍛煉,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空間,讓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自主探究生物知識規律。例如,在教學《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時,從學生日常接觸的發酵食物入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或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完成發酵實驗,探索發酵過程中生物元素的變化,總結出發酵的本質。這種教學方法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配合能夠從多角度對學生能力進行鍛煉,充分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
生活化教學具有實踐性、生活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在培養學生知識素養、實踐能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生活化角度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自主觀察、自主思考,將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學科綜合素養,切實實現鍛煉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應合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的產生形式、實踐方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細胞呼吸》這部分知識時,由于該部分知識的理論知識較多而且知識相對復雜,學生對于呼吸以及細胞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大量現實生活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細胞與人類的呼吸相同,其通過呼吸保持著細胞的生命力。生活中最常見的案例,如冰箱中食物可以長時間存儲,當食物處于適合自身發展的環境中,其細胞的活性更強,通過呼吸維持著食物的生命,保持其長時間不腐爛;又如酸奶過期后會出現酸臭味,也是因為細胞呼吸而導致的。通過這些案例引導學生對細胞呼吸進行更深刻的思考,能夠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畫面想象細胞如何呼吸、如何使事物發生變化。生活中蘊含著諸多生物學知識,以生活中的案例直觀的引導學生,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教師基于生物學科生活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具體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展開知識的探究,通過直觀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神經系統調節》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直接創造情境,讓學生站在座位上,完成一小節廣播體操,再完成后與學生一同分析在做廣播體操過程中身體哪些器官做出了運動,并探索為什么身體的各個器官能夠協調的聽從大腦的指揮,讓我們想動哪里動哪里?基于這一情境展開探討,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情境,快速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在情境中探究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對課堂的關注,讓學生主動的加入到課堂活動中,與教師展開配合,從而學習知識與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豐富了生物教學內容,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了解到生物知識的實踐方式,從而拉近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心里層面上降低了生物學習的難度,對提高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應根據生物學習自然性、生活性突出的特點,提升生活化教學的合理性,以便切實提升高中生生物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