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六軍
(湖北鄂州市涂鎮中學,湖北 鄂州 436000)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有效、自主學習,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言行舉止的規范也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對探究式教學的運用策略進行探討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將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提前進行分類,通過相關問題及事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在探究中學到知識,思想品質得到升華,結合實際生活理解法制內容,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自律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鮮明的特點,有助于構建學生的認知模型,即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掌握各類知識的聯系和規律,牢記學科重點內容。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找到研究思路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階段道德與法制的教育內容,教師應逐步轉變傳統的觀念和教學形式,引用探究式教學手段,增加課堂互動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鼓勵學生能主動思考,讓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比來看,探究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高效掌握道德與法制的知識體系,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積極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制學科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真實的案例可以輔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所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遵守交通法規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收集整理交通違法事件,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掌握基礎知識,同時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交通規則的制定,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經過進一步探究,主動學習此部分相關的知識。教師積極營造活躍、參與度高的課堂環節,讓學生通過真實情境的體驗,深切體會課程內容設置的必要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學法制相關概念時,也安排學生進行案例重現,在參與中激發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欲望,高效掌握法制內容。
探究式教學不是將學習內容單方面地交給學生由自己完成,教師需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通過給學生預設問題,讓學生不偏離學習軌道,找到有效的學習途徑,同時要及時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所以為學生準備的問題答案應當是每節課的重點知識,學生才能通過探究式學習掌握所學內容。例如教師在講國家的良好發展對社會整體的積極作用時,可以依據生活場景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隨著國家的發展進步你的生活有哪些改變?這些改變都說明了什么?在你看來30年后的中國是怎樣一番情景?與現在有哪些異同點?學生在結合自己的生活變化來思考和回答問題時,就已經明白國家繁榮富強,人們的生活水平會逐步提高,以及今后如何做才能把國家建設得更好。這樣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知識,比教師直接向學生灌輸理論概念更勝一籌。所以教師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時,首先要在學生認知理解的范圍內設定思考題,將枯燥的理論概念變換為生活中的案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幫助其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人與人的合作共贏,合作學習也是目前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在進行探究式學習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相互探討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總結不同觀點,開闊固有思維模式,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開放性或者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究和討論得出答案,鼓勵學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見,最后統一觀點。比如根據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內容,教師將學生隨機分組,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哪些事件需要應用可持續發展戰略,讓學生在合作中深刻理解戰略內涵。
探究式教學在課堂的應用效果毋庸置疑,讓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但也需要引導學生將重點內容進行定期總結,將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和價值作用最大化。道德與法制課程內容是不斷更新和完善的,所以在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由教師列出框架,讓學生填充內容,對遺漏或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繼續探究和補充,反復強化重點內容,使學生不僅學到課本知識,思想也得到升華。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的課堂上,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能主動對知識的進行理解,同時聯系到實際生活,讓知識能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所以探究式教學理念是各學科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探究學習能力,為今后全面健康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