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超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健康中國2020”戰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實現社會經濟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為目標,以公共政策為落腳點,以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為切入點的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首先是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個體的健康不僅僅關系到個人的存亡,更關系到社會發展的命脈。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要想真正把健康理解成財富并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光靠健康教育是不夠的。除了傳授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還要努力給教師提供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手段,促進教師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因而健康促進學校建設必須有一系列的政策、策略、措施,包括人力、物力、組織、經費來落實。所以,創建“健康促校發展”又是一個綜合項目,它需要學校的支持,需要教師的參與。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如何將教學與健康結合起來,是發展的關鍵。“健康促校發展”是為了促進學校和師生的健康成長,是發展。目前由于各種原因,如:工作負擔重、場地不方便、有惰性、缺乏健身指導等,使教職工這種鍛煉意識重視程度不夠,活動流于形式,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如何解決“健康促校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本人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在實際工作學習中,某些條件的缺失或不足,會影響工作的質量,也就是說,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必要的物質條件保證。如學校為教師贈閱相關健康教育期刊、雜志,并為教師的參閱提供方便,購買相應的設備等。
學校在這方面應做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淡化壓力,努力讓教師在工作中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學校還應增添有利于教師身心健康的設施,大到羽毛球館、教師健身區,小到每個辦公室健康格言提示卡,都能讓教師從心底里感受到學校的關愛。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團隊,既可鍛煉身心,又可增進感情。師生的自身健康是健康的課堂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針對教師教育教學中的不健康行為,建議教師生活與工作規律化,講究科學。同時組建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隊,如羽毛球隊、形體隊、慢跑隊、籃球隊等等。讓教師多參與體育運動,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運動。鼓勵教師培養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如繪畫、書法、集郵等,這是人的心理寄托,有利于教師保持情緒穩定。健康的課堂體現在一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二是師生互動恰當,三是課堂教學效率高。四是師生關系平等,情感豐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相關研究證實,健身運動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狀態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能產生良好的短期和長期情緒效應,對有輕、中度焦慮癥和抑郁癥者更具有明顯的效應。通過舞蹈健身訓練,開展豐富的校內群體活動,提高參與意識。使教職工強化健康意識,進行健康干預,預防為主,逐步形成健身運動的“自我投資、自我鍛煉、自我受益”的新觀念。做到自主、自信、自健,形成崇尚健身、參與健身的良好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真正實現個人健康促學校共發展。建議相關部門組織健身舞蹈的活動,引領健身舞蹈發展方向。組織豐富多彩且規則簡單的比賽或表演,刺激健身人群參與。增加對健身舞蹈設施的投入,改善健身舞蹈環境。增加對男性和年輕人的吸引力。
課程設置:
每學期為期16周,包括1次理論課、每周2次實踐課,每次課1.5小時。理論課主要普及科學膳食、科學鍛煉等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課以有形體訓練、有氧健身操、瑜伽、舒展練習、時尚健身為主。
訓練方法:
網絡干預,與所有學員建立微信群,教練團隊通過微信群進行飲食調整干預,傳播限制鈉鹽攝入等健康飲食觀念、評價日常體力活動情況和每天熱量攝入量、改變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指標測試:課程訓練前后分別進行測試,測試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
心理健康的教師,往往具有正確的自我認識,良好的心境,適度的情感反應,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全的意志品質,統一完整的人格,良好的社會適應等特點。引起高校教師心理壓力與困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師要注重自我修養,增強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時要學會合理調節情緒,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有:一是遺忘調控,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情盡快忘記,不要老是去想這件事。這樣,就能使自己的思想暫時地離開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以求得對它的淡漠與遺忘,從而緩解消極情緒對自己的侵擾,避免由此所造成的身心損傷。二是轉移調控自己情緒,激動時,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發,使自己有分析和考慮問題的足夠時間和機會,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的方法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說健康是全方位的,它包含物質、精神和行為等多維度,涉及人的身體、心理、社交和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健康不僅僅是疾病能夠得到治愈,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健康的生命狀態,延長健康工作和生活的生命時間,提高生命質量,使整個社會圍繞生命健康創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價值。
以上是針對當前學校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提出的“健康促校發展”的幾點實施方式,力求對學校健康發展教育實現有效性的必要保障;通過項目實施,使學校健康教育目的得以實現,使教職工在真正意義上健康起來;不斷地研究設計不同的“健康促校”干預項目,以滿足解決不間斷的突現出來新的實際健康問題的需要。本研究只是對該模式的理論研究,以后還有待于一系列的實踐研究的檢驗,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完善、總結,從而構建一個科學、可行的學校健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