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娟
(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西江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當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制教學與生活聯系的愈加緊密,而且教學內容大多是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需要結合實際生活,用生活中的各種理論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制課程,使教學模式更加生活化。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合理的制作教學方法,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討論教育理論與生活教育的緊密結合,使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符合生活。
傳統的道德與法制教學內容沒有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雖然深刻的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無法應用到生活中。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樣就導致了課后缺乏一定的練習,最終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質量也難以提高。傳統的道德與法制教學模式比較死板,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和靈活,這樣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因此,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與道德法制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
學習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足夠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例如,學生在學習“母愛伴我成長”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感受,學生們寫下自己對母愛的感受,再讓家長寫下自己對母愛的感受,在課前同學們互相討論自己的小故事,將自己和媽媽最為主人公,這些內容都是生活中的親身經歷,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內容,雖然道德與法治教學要逐漸生活化,但是也不能夠脫離課本,課本中的一些知識也是取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本的案例中得到一些生活上的啟示,課本上的知識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指導,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場景。例如:在“手機改變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一些人,這些人才最初沒有手機時生活怎樣,在擁有手機之后生活怎樣,進而得出了手機改變生活的結論。通過這個情景劇的表演,學生能深刻的理解手機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有好處也有弊端,學生認識到了在生活中要適度的應用手機,不能過分依賴手機,這樣將生活與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離不開課外實踐活動,課外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外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熱愛祖國,熱愛黨”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參觀活動,到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博物館參觀,教師給學生們講解歷史上的英雄事跡,使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產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這種參觀的活動可以使學生敬畏共產黨,熱愛祖國,同時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
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要適當的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課后作業要有所創新,不局限于紙質作業,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作業,這樣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
教師在講解初中課程中的“尊老愛幼”這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生活中的作業,讓學生們幫助身邊的老人或者是自己的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孩子們在幫助爺爺奶奶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喜悅。這些生活中的作業不會使學生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的事情,學生在幫助他人時自己得到了成長。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十分符合當前的教學,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在生活化元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所有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與課堂相融合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檢驗知識的掌握情況,孩子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會懂得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