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維 張俊英
(桃源縣漳江鎮漁父小學,湖南 常德 415700)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采用,它在小學生閱讀中的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
受閱讀教學的影響,學生閱讀以逐字逐句的方式為主,即使是默讀,也會理解為逐字逐句不出聲地讀。這種閱讀方式最大的弊病是:
1.讀得慢。慢慢兒讀字,慢慢兒連句,慢慢兒理解,這叫咬字式閱讀。咬字式閱讀的結果是:先讀出字音,而后才去理解文意,閱讀效率極低。
2.理解難。先解字意,再解句意,再解段意,最后解篇意,一字一句割裂開來讀,就叫肢解式閱讀。肢解式閱讀的結果是:前后理解不能一氣貫通,要在二次、三次……閱讀后才能理清前后文意的聯系,才能明白文章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閱讀效益也極低。
用思維導圖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即思維導圖快讀法閱讀,就不同了,它的長處是:
1.讀得快。思維導圖閱讀的第一任務是查找文章的中心關鍵詞。查找文章中心關鍵詞的方法,我取了一個形象的名稱——垂釣法。垂是方式,釣是目標,垂下釣鉤,魚會自來,而不需要抽干水。意思是:用思維導圖方式,查找文章的中心關鍵詞,次級關鍵詞會自動跳入眼簾,而不需要逐字讀完全文。其結果是:文章只需看上一眼或幾眼,主要的字面意思就明白于心了,輕松快意。
2.理解易。文章的中心關鍵詞找出來了,作者又用了哪些事實來使中心關鍵詞的意義得以樹立起來呢?問題的產生,激活了追問和聯想。繼續讀下去,分支及關鍵詞會一個接一個地躍然而出。文章讀完,導圖畫出,結構呈現,意義相聯,記憶不難,感悟牽絆。
培養小學生的快讀能力(與課程標準相符)是我們這個課題研究要達成的最重要的目標。怎樣才能達成目標?那就必須探究出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是不是傳統閱讀教學策略就毫無價值了,就可以棄之不用呢?也不是。我們不否定傳統閱讀教學策略的長處,但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思維導圖快讀策略去給傳統閱讀教學策略注入新的強大力量,使其更容易達成我們的目標,用以實質性地提高教學質量。
什么是實質性的提高教學質量?傳統閱讀教學以應試為目標,通過大容量反復練習,讓學生熟悉各個閱讀材料以及所有問題的答案。實際上這是一種叫做“大面積押題”的策略。這種教學策略自期初至期末一以貫之。押準了題,考試成績就好;押誤了題,考試成績就差。因此說,考試成績很難反映出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很難反映出真實的教學質量。而我們的課題,是以提高學生快讀能力為目標,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終身受益,而不僅僅在考試的時候受益。
無論怎樣努力閱讀,效益都很低,考試時,閱讀題常常失分。尤其是練習、考試的答案還是固定的,必須死記硬背,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漸漸地,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能力失去自信,對閱讀失去興趣。
而思維導圖快讀是以大腦思維的本質(邏輯)結構作為文本解讀的基本策略,反映的是作者寫作時真實的思維結構、內容選定和思想表達。雖然如此,看似固定,但受認知能力、知識水平、生活背景、閱讀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感悟結果會存在個性化差異。這種差異在課程標準里是被允許的(反映在年級閱讀的不同要求中),在我們的課題里更是被允許 (反映在不一樣的思維導圖中)。同樣是桃樹,都由桃干、桃枝、桃葉、桃花、桃果構成,但株型絕對不會有雷同的,每棵樹的花果香甜程度不會一樣。也就是說,思維導圖快讀既要求遵循思維的合理規律(文本承載的本真信息),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理解的深度、廣度、視角)。
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尊重,甚至是得到了鼓勵,那么,以定點為中心,酣暢淋漓地分支、再分支,加上豐富的色彩,圖符多樣、隨意運用——思維導圖快讀不僅是動眼動嘴的事情了,而是所有身心都在參與的極具興趣的學習活動。這樣就能把小學生充沛的精力和好動的個性都調動到閱讀中來,興趣必然濃厚,能力日漸增強。
一篇文章包含兩大部分信息:怎么寫——思維結構;寫什么——寫作內容。閱讀教學和自主閱讀都是對這兩大部分信息的解讀活動。對思維的解讀能否還原作者的本真,對內容的解讀能否做到真實,且有廣度、深度和有獨特的視角,這就需要有合理的評價方式。傳統的評價方式是練習、考試。這種評價方式有很嚴重的缺陷——片面,無法反映學生全面的真實閱讀水平。而思維導圖就不會存在這樣的缺陷。它的圖形部分,反映的是學生對文本思維結構的解讀;它的關鍵詞,反映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兩大信息,一目了然,簡化了評價過程,優化了評價方法,使評價全面、合理,更具評價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