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祥 布亞林 楊國鋒 查菲娜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氣象工作如何融入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在鄉村振興中履職履責、發揮作用,需要理清思路,抓好落實。以河南省氣象部門為例,分析氣象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梳理鄉村振興對氣象工作的具體需求,指出氣象助力鄉村振興“把握一個內涵、突出兩大作用、抓牢三個引領、做實四個保障、助力五個振興”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鄉村振興;氣象保障;發展方向
引言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推進鄉村振興責任重大。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時再次強調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氣象事業是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工作如何融入鄉村振興工作大局,如何在鄉村振興中履職履責、發揮作用,需要深入思考,理清思路,抓好落實。
1.河南氣象部門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現狀
1.1氣象保障發展環境良好
每年的河南省委一號文件都對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做出部署。《河南省氣候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條例》的出臺,有力推動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等工作。2019年7月16日,中國氣象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鄭州召開第八次省部合作會議,簽署共建“鄉村振興氣象保障示范省”合作協議,為河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實氣象保障。河南省氣象局先后與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保監會河南監管局等簽署合作協議,就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防御、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等深化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聯合服務。
1.2基層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顯著提升
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明顯提升,全省農村建成2600多個區域自動氣象站,鄉鎮覆蓋率達100%。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能力不斷強化,鄉村氣象信息員覆蓋率達100%,村屯氣象預警信息覆蓋率達92%。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基本健全,省、市、縣三級全部成立氣象防災減災組織協調機構,出臺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防御規劃,96%的縣開展了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
1.3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農業氣象基礎業務能力不斷完善,建成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468個,生態與農田小氣候和農作物實景觀測站86個。農用天氣預報空間尺度由縣級精細到鄉鎮級,預報時效由1天延長到5天。農業氣象服務智慧化水平逐步提高,“河南省一體化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系統”、氣象博士(三農版)APP投入業務應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顯著提升,建成54個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固定炮站”,實現全省10萬畝方以上高標準糧田固定炮站全覆蓋,年均增加降水15億立方米,防雹保護面積1.5萬平方公里。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初見成效,聯合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三門峽蘋果、信陽茶葉、駐馬店花生3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開展了柘城三櫻椒、靈寶蘋果等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
1.4氣象助力脫貧攻堅高效推進
發揮氣象“趨利”“避害”雙重作用。增設貧困縣多要素區域站231個,實現LED顯示屏氣象預警信息鄉鎮全覆蓋、氣象預警大喇叭行政村全覆蓋。制作貧困縣主要農作物、當地支柱性特色作物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發揮氣象助力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作用,開展生態氣候資源詳查及精細化區劃,助力盧氏、新縣兩個貧困縣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新縣灣店村獲批國家旅游扶貧重點村。
2.當前鄉村振興氣象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整體謀劃不夠
近年來,河南氣象部門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但由于對鄉村振興戰略整體認識不夠,導致缺乏對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工作的整體謀劃,全省一盤棋的發展理念不夠牢固。省級集約統籌規劃引領作用不強,階段性目標、實施計劃、工作任務等沒有及時配套跟上。基層氣象部門沒有找到切實有效的載體,工作推動缺乏強硬的抓手,地方特色服務缺乏亮點。
2.2氣象自身業務服務能力存在短板
對基層農村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勢認識不夠、研究不足。農村災害性天氣監測智能化水平不高,預報預警時效仍需延長。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的訂單式、直通式服務產品研發不足,服務手段欠缺,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沒有形成業務化規模。基層氣象部門業務技術能力、人員隊伍等與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多元化、個性化氣象服務需求不相適應。
3.氣象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強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氣象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
3.1把握一個內涵
即氣象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智慧化”內涵。圍繞核心技術突破、基礎和基層建設、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攻堅任務,著力發展以智慧氣象為目標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
3.2突出兩大作用
即突出發揮氣象“趨利”“避害”雙重并舉作用。聚焦重大災害、重點地區,做好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破解基層氣象災害防御“最后一公里”難題,確保氣象災害測得細、報得準、發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強化氣象“避害”作用發揮。聚焦農業生產效益提升,做好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打造“氣候好產品”,強化災害性氣候區劃分析和農業保險天氣指數研究,深入挖掘氣候資源,助力鄉村旅游發展,強化氣象“趨利”作用發揮。
3.3抓牢三個引領
即抓牢科技引領、需求引領、創新引領。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特點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業態也在不斷刷新氣象服務需求,必須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加大科技手段在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應用力度,挖掘氣象服務轉型升級新動能,不斷更新、創新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和服務模式,切實將氣象服務融入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生態文明、農村綜合防災減災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