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平
(中國共產黨南雄市委員會黨校,韶關 512400)
“黨校姓黨”不只是代表黨校建學原則,也代表黨校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準則以及基本要求。唯有凈化、優化并且美化黨校政治生態,才可以促使黨校朝著紅色學府、信仰圣地的方向發展,為國家教導出具有純良黨性、作風優越、素質良好的干部精英。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校內政治生態,將“黨校姓黨”準則為主,彰顯黨校姓黨的思想觀念,高舉黨旗標識,將服務大眾作為主要責任,全面嚴謹遵循基本要求,逐漸提升黨內政治生活水準,進一步實現凈化黨校政治生態。
在創建黨校的過程當中,應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對工作流程以及基礎的管理構造進行整理歸納,保證有效地增進黨校中政治生態的凈化程度,進而打造美化、優良的政治生態環境,為實現紅色學府的目標打下穩健基礎,培養出一支作風良好且素質優異的干部隊伍,達到黨內政治生活全方面發展。下文主要解析踐行“黨校姓黨”的基本原則以及相關要求,歸納基礎規范在實行過程中所存有的問題,最終提出有效管理策略,供大家參考借鑒。
“黨校姓黨”是共產黨多年黨校創辦經驗的累積與總結,是對黨校的性質、地位以及運用進行明確且科學合理的定義。它促進展現了創辦黨校的根本規律,還彰顯黨辦黨校的本意。其實質包括以下幾點:①黨校是信仰高地,共產黨員所遵循的初衷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②黨校是黨的心靈,是樹立黨其旗的圣地,應將黨旗高高揚起。③黨校是個紅色學府,宣傳推廣黨理論的主要陣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探討與鉆研,是黨校辦學的主要任務。④黨校是培育干部的搖籃,經過黨校的培養,國家各基層干部都能明確自身職責,深刻理解與體會黨的思想觀念。
首先,黨政觀念的認知與黨校地位不符。一些干部成員對黨校事業、黨校工作并沒有深度的認知,對黨校的工作并不重視。其次,教學課程和黨校的定位不符。黨校辦學的宗旨主要在于教黨、學黨、宣黨、研黨,而現階段的黨校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側重知識技能培訓,將理論教育以及黨性教育擱置一旁的現象產生,個別的黨校在教學中融入大量社會流行因素,對于黨的性質、黨的初衷、優良傳統以及嚴謹作風都拋之腦后,將黨員教育逐漸的演變成了興趣培訓班,不能夠凸顯中心思想。再次,教學內容和學員學習需求不符。教學水平缺乏,致使學員學習效率不能夠獲得有效提升,沒有將各類不同學員學習需求的差異導入到教學內容的設計當中,沒有充分掌握普遍和特殊之間的關聯,沒有將知識內容有效的落實到教學當中。最后,黨校管理和從嚴治黨不符。部分黨校在管理以及紀律上都不夠嚴謹,更有將學習當作升職的跳板的情況,個別的干部會在黨校學習中搞人際關系,嚴重毀壞黨校學風。另外,基層的薄弱和工作需求不符。一些黨校在進行黨員教學時缺少吸引力與感染力,而校園中的師資隊伍不夠完善,某些黨校教學環境以及基礎設施也相較匱乏,缺少專業化的管理,基層黨員的教育工作并沒有做到有效落實。
黨校應做到對黨的忠誠,應該熱愛黨校教學事業,學黨、信黨、用黨以及傳播黨的理論,秉承對黨的路線、方針以及政策。以黨立德,以前輩為榜樣,嚴格要求自身行為,自覺的將為人與做學問、修德和修才相融合。以黨立言,扮演好“布道者”與“熔爐工”,實行講壇論壇的紀律性,公開言談遵守制度,明確改革進展方向,探析發展進步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解答疑惑,延續正能量。
強化黨情與政情以及社情反饋與探究,化為國家或是區域黨委主要理論與政策方針的最初學習者和宣傳者,化為區域黨政部門的關鍵部署以及決策的最初鉆研者以及實踐者,化為基層與人民群眾主要典型及經驗的最初歸納者、推介者,實時響應黨委號召、明確體現黨委理念。經過黨校培訓的這個平臺,將黨的思想、主張、決策與以及部署都轉換成眾多黨員干部的主動行為。
將黨的紀律與規范放在首位,嚴格言論宣傳教育陣地,在講壇之上應堅持“三關”。①嚴格掌控教學紀律關。掌握精準的政治方向與理論向導,實現學術探索與禁區,教學課堂有紀律,和國家處在統一思想戰線。對于所收集的素材應該反復斟酌查驗,保證所傳遞的是正能量的思想。②嚴控課外紀律關。在進行一系列課外活動或會議時,應杜絕發布違反黨思想的意見,杜絕發表違反黨政策的輿論,不創建不散播黨政謠言。③嚴控宣傳紀律關。不但應在標語條幅、文化墻、宣傳欄。報社雜志以及電臺廣播等宣傳平臺進行紀律的把控,還應該在校園網站、移動設備,微信與QQ 群、微博以及各種郵箱等,一些現代化傳媒平臺實施謹遵規范,維護好黨政整體形象。
習總書記曾在國家黨校會議中提議:“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完善黨校工作的基礎依據。”“黨校姓黨”主要決定于黨校在黨事業進展當中的地位及作用,決定于黨校其本身性質與使命。秉承“黨校姓黨”能夠有助于促進全黨聚集融合,強化與完善新時期之下黨校的工作。還應該增加“黨校姓黨”的教學與培養,提高各級黨委建立黨校主體的責任,選優配強黨校領導團隊,嚴謹政治紀律與政治規范,并貫通實行從嚴治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