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雨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蓮塘小學,清遠 511500)
群體協作是以合作組為基本形式,靈活運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它是在班級授課制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合作組為重要的推動性,通過指導組成員展開合作,能夠發揮群體成員的積極功能,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改變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全班合作組的組織者和掌控者,是組內研討的參與者,是小組研討的引導者,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合作組,每組6 人,按長方形圍坐,以便啟發引導之后,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特長不同進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組織活動的學生為組長,善于記錄的學生為記錄員,善于表達的學生為中心發言人。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定期輪換主發言人,每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在主發言人表達之后,如果有遺漏,中心發言人可以補充。例如:在六年級《家鄉的藝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家鄉的不同,分出合作組,通過回憶、搜集、咨詢家長或認識或見到的民間藝人,用全新的視覺重新審視那些慢慢淡出人們視線的自己家鄉特有的藝術,由此引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并結合本課學習內容搜集整理家鄉的藝術,通過學生課前查找資料,自行參觀教室墻壁、窗臺、柜子等處擺放各種民間工藝品,初步了解各種民間藝術形式,激發對自己家鄉藝術的熱愛之情。筆者在教學中是選擇清遠本地的特色“瑤族長鼓舞”讓合作組觀察討論造型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組拿到的“瑤族長鼓舞”進行分析,觀察“瑤族長鼓舞”的色彩,分析色彩特點,并要求合作組運用大紅,綠色,藍色橙色等強烈的對比色進行描述突出民間藝術特點,使整個教學從“群體合作探索”到 “教師引領探究”的學習進程,在其中我還穿插清遠本地各種民間藝術形式與“瑤族長鼓舞”參照對比,使合作組發現和探索“瑤族長鼓舞”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的特點,也對其他地域的藝術初步探究,不斷地激發學生探尋美、發現美的意識。
授課教師應當根據美術課程的學科特點設計五種不同的課型,在各種課型的流程設計要體現課前預習,課內探究和課后拓展三個步驟,同時在課內探究的過程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在美術教學中要素間的關系要進行轉換,教師由講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學生由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主體,教學過程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轉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義建構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首先,教師應當需要將課室布置成一個適宜的美術創作環境,可以在教室內布置一個富有吸引力的固定的藝術區角,并提供一些基礎的藝術設施,例如:蠟筆、畫筆和畫刷、游戲用的面團和橡皮泥。小學生需要多樣化的材料來探索多種媒介的特征與表現潛能,真實的材料和工具帶給學生的體驗過程與效果堪比成人藝術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獲得的體驗。同時,還需要提供一個足夠的方便取放的空間來展示學生的藝術作品,展示學生完成或未完成的藝術作品,對已經完成的藝術作品來說,這個展示空間應該符合學生的視野高度,容易讓學生看到,未完成的作品可以卷起來,放到特定的桌子上,擺在專門的架子上等。擁有一個獨立的展示未完成作品的地方能夠讓學生放心,學生可以相信自己的作品會受到保護,直到他們準備繼續創作,同時學生也會希望在自己已完成的作品上貼上標簽,就像博物館和藝術館在藝術家的作品上貼標簽一樣。其次是開展一些有利于教學創新的活動,實現更新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實現自身教育素養的不斷提高,從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主動交流、主動展示的能力,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積極、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課堂主人,形成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科學的教學行為,讓學生學會學習,樹立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協作共享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探求未知的學習能力。例如:在五年級的《提線紙偶》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前準備的故事,要求學生分工合作制作紙偶,并準備簡單的背景和道具,分組分角色表演紙偶劇,使學生掌握制作提線紙偶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會民間偶戲的了解,訓練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并學習策劃簡單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在任教的班級中開展許多有利于學生創新的活動。例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墻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課室的環境。又如:開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畫展活動,給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于創新的機會。筆者就在所任教的班級中開展了“創新技法作品展評活動”,此項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創作激情,大家積極踴躍,巧妙構思和創作出新穎別致的作品,本次活動共有68 幅美術作品參加展評,學生們有的在廢紙箱上多層次鏤刻各種物象,有的運用有色差的雞蛋碎皮粘貼創作,還有的用廢電線、樹枝、毛線、絲綿、粉筆頭、紐扣、廢報紙、廢瓶子、泡沫、牙簽、舊布、破麻袋等等材料創作出獨樹一幟的各類形式的藝術作品,學生們把飽滿的情懷傾注于作品,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