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高名洋

摘? 要: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能夠增強人們對社區的歸屬感,提高群眾體育參與的積極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通過對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找出目前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不足之處,借鑒和吸取優秀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經驗,提升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健康中國? 社區體育文化? 社會體育? 體育發展
中圖分類號:G81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a)-0182-02
1? 社區體育文化內涵
社區體育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社區范圍內產生的各種體育現象和體育行為的總和[1],具體包括社區體育資源文化、社區體育組織文化和社區體育精神文化。社區體育資源文化是指從事社區體育活動所應具備的體育設施、場所、活動用品和器材等可見的顯性文化,它是形成社區體育組織文化和社區體育精神文化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社區體育組織文化主要是指對社區體育活動和社區成員的體育行為產生規范性和約束性的各種法律、規章或體育組織管理制度,它集中體現了社區體育文化在制度層面的要求;社區體育精神文化是指社區成員在長期體育文化生活中產生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心理傾向,它是社區體育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也是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2? 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通過對我國在社區體育資源文化、社區體育組織文化和社區體育精神文化3個層面進行分析,總結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如表1。
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2.1 社區體育資源文化層面
通過調查發現,體育健身設施和場所不足是制約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近幾年我國在全民健身設施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龐大的人口數量與現有體育資源仍不相匹配,尤其是相比經濟發達的城市或城區,一些偏遠落后的縣區或農村的社區體育活動開展較不理想,體育設施匱乏問題依然嚴重,社區內體育資源利用率較低。再者,由于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資源較為有限,對外開放會不同程度增加學校的負擔,這其中也包括后期體育場館設施的購置和維護,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也無法得到保障。體育經費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國社區體育資源文化發展落后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的主要經費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這些資金常常被用于大規模體育場館的建設和大型群眾體育運動會的舉辦,而小型室內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興建、購置和維護,所需經費往往通過社會企事業單位贊助和社區居民自籌等渠道獲得,經費不足導致社區成員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為了順應體育運動的發展潮流和需求,我國政府應當盡快推出具體明確的學校場地開放給民眾使用的管理辦法,開放時間可以為學校課余時間(清晨、下午放學之后的傍晚、晚上),同時政府應當給予學校一定的補助,用于學校廣設夜間照明設備以及整理場地舒適度。學校運動場所的合理利用不僅可以擴大社區體育的用地面積和活動空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區體育資源文化的合理利用。
2.2 社區體育組織文化層面
現階段我國社區體育管理基本上由政府職能部門專人負責[2],具體主要是以街道辦事處主管轄區社會體育工作和組織實施轄區體育活動,居民委員會協助其進行建設和管理工作。但是通過調查發現,一方面,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人口流動速度過快,居委會缺少有力監管,政策制度缺失;另一方面,許多自發性的社區體育群眾組織比較松散,不能很好地與政府社區體育組織進行及時明確而有效的溝通,加之因缺少相應的激勵和補償機制有專業素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能按需上崗,導致社區體育文化活動較為單一、無序,社區體育文化發展遲緩。
2.3 社區體育精神文化層面
調查發現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60~69歲年齡組人數百分比最高,30~39歲年齡組人數百分比最低,而社區成員未能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碌,缺乏運動時間。此外,我國社區居民從事社區體育活動的參與主體呈現老齡化,主要以60~69歲的老年群體和退休人員為主,而18歲以下的青少年往往因升學壓力大、缺乏良好的運動習慣等原因參與體育鍛煉情況不容樂觀。雖然我國規律運動人口有所增加,但是社區成員運動動機和目的性仍有待提高和加強。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資源的快捷和便利為社區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政府可以利用各種網絡媒體建置資訊平臺,整合運動健康資訊,定期提供和發布包括國民體適能、地區運動現況等多元化的運動訊息,構建完備便利的運動場館信息網,方便社區居民查詢住家附近的運動設施。
3? 促進我國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策略
(1)在社區體育資源文化方面,我國基層政府應繼續加大對社區體育場館和健身設施的財政經費投入,將社區體育作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抓手,促進社區規律運動人口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在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前提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將學校體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建立完善的對外開放管理制度,提高社區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2)在社區體育組織文化方面,我國應加強地方社區體育管理的法治和法規,使社區體育經常化、制度化,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社區體育活動,幫助社區居民改善錯誤運動觀念,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只有將政府社區體育管理部門和社會群體組織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各自應有職能,才能更好地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
(3)在社區體育精神文化方面,一是要將體育運動日趨生活化,引領社區居民體驗和參與;二是推動運動競賽開展的常規化,讓社區民眾可以通過運動賽事的觀賞,喚醒運動健身的意識;三是運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多樣化的體育資訊平臺,營造良好的社區體育文化氛圍,使社區體育活動更有組織性、規劃性和科學合理性。
4? 結語
在當前“健康中國”的時代背景下,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是實現全民健身運動的助推劑,從社區體育資源文化、社區體育組織文化和社區體育精神文化3個方面不斷完善和發展,有利于社區居民養成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不同年齡層次的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活動達到社區的社交互助,增進彼此之間的情誼,建立文化認同感,進一步推動“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吳善正.強國夢視域下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研究[J].運動,2018(2):6-7.
[2] 劉青健.海峽兩岸社區體育比較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4):29-30.
[3] 蘇進強.社區交流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紐帶——賀2018京臺社區發展論壇[J].臺聲,2018(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