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 要:現代化社會發展中,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衡量一個人才的重要標志,同時也反映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水平。舞蹈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高中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標中要求的人文性原則,在教學中挖掘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友愛助人的能力,在舞蹈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文章就高中舞蹈教學中的心理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舞蹈教學;心理教育
現代化發展中,國家與社會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過硬的心理素質就是重要的部分。高中生是我國人才的后備力量,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發展環境的日益復雜,高中生心理問題也逐漸變多。在教育中抓好高中生的心理教育是關鍵問題。舞蹈是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在高中生心理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師應深入挖掘人文精神,掌握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策略。
1 高中舞蹈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意義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也是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特征都在變化的過程中,具備巨大的發展潛能。在逐漸走向成人的階段中,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在學習中能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學習。開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可以讓他們發揮堅強的意志力和抗壓力,為學生未來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并糾正他們存在的問題,全身心投入舞蹈訓練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 高中舞蹈表演中經常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集體榮譽感不強
高中階段的舞蹈表演活動,存在很多未知,很多學生在排練期間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務,但是上臺后卻容易出錯發揮失常,影響了整體表演的效果。舞蹈排練中有些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自控力都非常好,在日常學習中也常常嚴于律己,團結友愛。但是也有一些學生自以為是,缺乏合作意識,無法融入到集體中,自身表現優秀但是往往在團隊合作中表現不足,這也是他們經常在舞臺上出錯的原因。
2.2 自信心不足
擁有較強自信的學生都肯定自己的表現,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在舞蹈訓練中也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舞蹈活動當中;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來說,他們會低估自己的能力,針對沒有嘗試過的動作往往抱著‘我不行的想法,壓制了自身能力的發展。自我否決的意識很容易導致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越來越沒有信心,在排練中也常是膽怯、被動的狀態,在表演中常常出現發揮失常,無法將真正的實力展現出來。
2.3 經不住挫折考驗
在教學中會發現,有些學生付出較大的努力卻只獲得了點滴的進步,但是他們仍充滿了自豪和喜悅,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這類學生看重的是成功,面對失誤甚至失敗堅持著不氣餒的態度;而有部分學生他們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往往采取自怨自艾的態度,心里逐漸失衡,在考驗面前退縮,失去信心。
3 加強高中生舞蹈教學中心理教育的策略
3.1 培養學生自信和舞蹈興趣
學習舞蹈重要的是有扎實的基本功,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做一些訓練去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訓練柔韌性時,會做壓腿、下腰活動,這樣重復的訓練是單調且枯燥的,不可避免的會遇上一些挫折,當學生面臨這樣的情況往往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和消極的情緒。如果不對學生加以引導,長此以往他們會形成心理障礙。教師還應在教學中與學生積極溝通和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與教師自主、平等的交流中展開積極訓練。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掌握他們心理,為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提供教學依據。通過有效的交流和心理引導,學生的興趣和自信被激發出來,也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在未來的學習中不斷的增強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
3.2 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精神
舞蹈訓練的時間一般在早上或者晚上,學生可謂是朝夕相處。不有舞蹈基礎扎實的,也有基礎較差的;每個學生身體技能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意愿劃分小組展開活動,讓基礎好的帶基礎差的,也可以讓心理積極的學生帶領內向的學生,通過良好的互助,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其能夠很快的融入到群體當中,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感。教師要關注集體中的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消除隔閡,提升友愛互助的意識。
3.3 培養學生健康情感
舞蹈是匯集了情感與思想的藝術,在表演的過程中融入情感,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提升表演的感染力,情感是舞蹈的靈魂。一些學生的基礎好、思想端正、學習也積極,但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只是機械式的重復,舞蹈的表現力不足,是學生舞蹈情感的缺乏。教師不僅僅傳授動作要領和技能技巧,還需要幫助學生構建動作與情感的橋梁,讓他們不僅依靠肢體動作,也可以借助表情、眼神等進行表演,讓情感融入到舞蹈中去,將情感與理解注入到舞蹈中,真正的做到身隨心動。教師也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優秀作品的觀賞,發掘舞蹈藝術內涵,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4 總結
舞蹈是以人的身體為載體的藝術,以人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將動作、技巧、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提高舞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舞蹈教師挖掘教學中的積極因素,采用有效的方式幫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在舞蹈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啟發學生的智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舞蹈學習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海濤.體育舞蹈教學對青年學生自卑心理干預的實證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2):103-108.
[2]王萍.心理因素對大學生體育舞蹈教學質量影響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