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縣域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的耦合與協調

2019-12-20 03:00:47紀明鐘敏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關鍵詞:城鎮化

紀明 鐘敏

【摘 要】本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系統協調性分析框架,運用2000—2016年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縣域層面的面板數據,測度了民族邊境地區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系統的耦合協調性及其時空演變特征。人口資源集聚能力提升是邊境地區縣域城鎮化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應積極創造人口資源集聚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提升邊境地區縣域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系統協調度及相互依賴程度,促進邊境地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城鎮化;耦合協調;民族邊境地區;新發展理念

【作 者】紀明,南寧師范大學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研究基地、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教授;鐘敏,南寧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5-0123-011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多國經濟發展經驗表明,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系數一般穩定在0.85左右。但受特殊歷史、社會、地理、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城鎮化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似乎存在著其獨有的特性。2000~2016年期間,地區的城鎮化進程與GDP對數之間的總體相關系數相對較低,其中廣西邊境地區城鎮化率與GDP對數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22、云南邊境地區城鎮化率與GDP對數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5、西藏邊境地區城鎮化率與GDP對數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7,這與普遍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此外,從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城鎮化的發展實踐來看,城鎮土地的過度擴張、城鎮人口的流入不足以及城鎮產業發展的差異使得城鎮化系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調,致使城鎮化進程的高質量推進受到阻礙。一般說來,城鎮化進程來自于資本、勞動力以及土地等要素從鄉村向城鎮的流動,如何協調城鎮化各內部資源要素、促進城鎮化數量與質量提升成為學術界和政府決策層面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發展理念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對我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縣域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以山區、高原和喀斯特等地形地貌為主,地質條件相對較差,基礎設施改善難度大,嚴重制約邊境地區的城鎮化進程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高質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導向,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系統協調,關鍵要素是“人才集聚、土地流通和產業發展”,其中“人才集聚”是根本,“土地流通”是支撐,“產業發展”是落腳點。因而,貫徹實施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把“以人為本”“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生態宜居”“社會和諧”等特征融入到邊境地區城鎮化及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對于解決中國南部民族邊境地區城鎮化水平偏低和增長效應不足及城鎮化系統內部不協調的問題至關重要。

如何科學地評價城鎮化水平是研究城鎮化現象的第一步。學術界現有對城鎮化測度的方法包括單一指標法與復合指標體系法。單一指標法主要有以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度量人口城鎮化進程,[1]以城鎮建成區面積度量土地城鎮化水平;復合指標體系法[2][3]主要通過熵值法、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城鎮化進程中各要素情況予以描述并加以綜合,以此綜合指數來描述城鎮化整體情況。兩種評價方法各有優劣,單一指標描述側重點強,指標簡單易構建,對數據需求小,但無法整體把握城鎮化系統的整體情況;復合指標體系較為全面,但對數據需求大,工作較為復雜,且無法更直觀把握指標內涵。

學術界對于人口與土地城鎮化之間關系的研究較為普遍,如Romano通過對1950年左右意大利中部半島的研究,得出了人口與城市用地之間的關系;[4]Vanwey等對墨西哥東部與泰國西部地區進行了研究,得出土地與勞動力要素存在密切聯系,且土地要素的轉移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可能積極、也可能消極;[5]黃鳳娜等通過對廣西北部灣的研究發現人口城鎮化進程快于土地城鎮化,且二者差異大、協調程度較低;[6]呂添貴等研究得出南昌市城鎮發展由土地滯后型向人口滯后型轉變;[7]崔許鋒采用層次分析法等對以云南為代表的民族地區城鎮化進行了探討,得出民族地區土地城鎮化水平較低的結論。[8]城鎮化進程其他要素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如Henderson研究得出城鎮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對城鎮化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9]Rav-allion等認為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移過程中所出現的半城鎮化現象原因在于人口城鎮化與經濟城鎮化的不協調;[10]A Murakami等通過對亞洲人口最為密集的雅加達、曼谷和馬尼拉進行研究,得出該地區人口城鎮化率的快速增長因土地等建設落后反而造成了環境污染等問題;[11]陳明星運用熵值法構建了人口、經濟、土地和社會城鎮化的復合指標體系,采用改進象限圖得出我國城鎮化與經濟發展水平的6種類型,總體而言各省市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較差;[12]王洋從縣域著手,構建人口、經濟與社會城鎮化的復合指標,得出全國人口城鎮化滯后于空間城鎮化;[13]賀三維等構建了人口、土地與經濟城鎮化的復合指標體系,得出京津冀地區人口城鎮化發展滯后的結論。[14]

綜上,學術界對于城鎮化進程中要素流動的協調性問題略顯忽視,所以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三者的關系研究較少。再者,近年來對于城鎮化的研究區域主要為地級市及以上區域,而對于縣域城鎮化,特別是民族地區縣域城鎮化的考察較少。而民族邊境地區由于其特殊的歷史、社會情況,其經濟發展體現了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研究十分必要。為更明確民族地區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之間的協調關系,本文將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基于系統協調視角構建分析框架,從勞動力、資本與土地要素著手,構建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并對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縣域城鎮化發展度、協調度、耦合度以及時空演進情況進行探討。

二、研究方法

(一)三大城鎮化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新發展理念,遵循可比性和可獲得性的原則,結合已有的評價指標,[7]本文構建了民族邊境地區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協調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人口城鎮化進程由人口城鎮化率衡量,產業城鎮化進程由產業城鎮化率衡量,土地城鎮化進程則由土地利用效率衡量。在指標體系中,人口與產業城鎮化率表現為正增長效應,而土地利用效率則為負增長效應,具體如表1所示。

(二)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耦合協調度模型能描述整個系統發展過程中各子系統的協同作用,而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內驅力在于子系統間相互作用是否協同。本文擬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的耦合協調水平進行度量。

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3個系統通過系統間相同原理支配而產生相互作用、彼此協同的程度為耦合協調度。[7]耦合協調度模型由三部分組成,即發展度(T)、耦合度(C)與協調度(D)。

1.發展度

發展度是綜合評價系統城鎮化水平的指數,量化系統的整體效益,包含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子系統的基本信息,其函數如式(1)所示。其中,[λ1]、[λ2]與[λ3]分別代表人口城鎮化率、產業城鎮化率與土地利用效率,a、b與c分別代表各城鎮化指數在整個系統中所占權重,秉承各要素增長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原則,三大城鎮化子系統前的系數均取1/3。

T = (a[λ1+bλ2+cλ3])/100%(1)

2.耦合度

“耦合”概念來自于物理學,體現子系統間相互作用、彼此影響以致聯合的現象。而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利用效率三子系統的耦合度則用以測量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程度,其函數如式(2)所示。其中,[λn](n=1,2,··· m)為各子系統指標值,m為子系統的個數。

C = [λ1×λ2…×λmλ1+λ2…+λmmm]1/m(2)

本文城鎮化系統包含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利用效率3個子系統,故式(2)中m取值為3,即本文耦合度函數如式(3)所示。耦合度(C)取值在0到1之間,且取值與耦合程度呈正相關,即C值越大,子系統間耦合程度越高,直至C等于1時,系統達到最佳耦合。

C = [λ1×λ2×λ3λ1+λ2+λ33]1/3(3)

3.協調度

基于發展度或耦合度的單一指標判斷容易出現失誤,如兩系統間低水平的綜合指數與較小的發展度差異將造成“偽耦合”的失誤,為科學評價城鎮化系統的情況,需要引入涵蓋發展度與耦合度信息的協調度指標。協調度(D)計算公式如式(4)所示,結合了發展度與耦合度指標,協調度指標包含信息更廣,穩定性更強,體現了城鎮化系統自無序到有序的趨勢。

C = [C×T](4)

4.分類標準

如表2所示,本文根據協調度D的大小,在參考前人研究的基礎上,[7]將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利用效率協調度分為4大協調區間,涵蓋10個小范圍協調度與相應的協調程度。再根據[λ1]、[λ2]與[λ3]之間的對比關系,又分為3種基本類型。

三、研究區域及數據說明

(一)研究區域

本文研究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主要包括廣西、云南與西藏在內的51個縣市,1位于我國西南部,陸地邊境線長達8697公里。人口方面,民族邊境縣域主要為人口凈流出區域,特別是西藏,其2016年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6.62%。產業方面,三大地區仍然處于工業化進程加速階段,其二次產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并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但產業的增長加劇了對勞動力的需求,二者之間協調發展受到挑戰。土地方面,民族邊境地區土地面積廣袤,城鎮土地擴張速度低于全國水平。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

由于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縣域數據披露有限,考慮數據選擇的全面性與可獲取性,選擇表1中3個指標作為度量指標。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為廣西、云南與西藏的50個邊境縣(市),2樣本時間區域為2000年至2016年,數據均來自于2001~2017年廣西、云南、西藏統計年鑒或《中國縣域統計年鑒》,部分缺失數據由插值法補齊。三大城鎮化指標計算方式如式(5)、式(6)和式(7)所示。

人口城鎮化率=城鎮常住人口/總人口(5)

產業城鎮化率=城鎮經濟總量3/GDP(6)

土地利用效率=農作物種植面積/總面積(7)

四、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分析

(一)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

根據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2000—2016年的基礎數據,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得出城鎮化系統的發展度、耦合度、協調度以及其相應協調程度與基本類型,具體結果見表3所示。

(二)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分析

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三大城鎮化耦合協調結果見圖1,具體分析如下:

發展度分析。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發展度自2000年的0.1659穩定上升至2016年的0.2579。樣本期間內民族邊境地區年均發展度為0.2210,年均增長0.55%。通過增長率的不同可以大致將樣本分為三個區間,2000年至2005年的高速增長階段、2006年至2012年的較高速增長階段與2013至2016年的穩定增長階段,三階段發展度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2%、0.47%與0.24%。正的發展度說明民族邊境地區城鎮化水平呈現穩步提升的態勢,發展度年均增長率的下降則是與國家對城鎮化進程質量要求的嚴格化較為相關。

耦合度分析。耦合度是反映人口、產業與土地三者內部依賴程度的指標。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三大城鎮化系統的內部依賴程度由2000年的0.8186經波動下降再回升到2012年的0.7420再經波動下降與回升到2016年的0.7320,近年來有逐步提高的趨勢,總體略微呈“W”型走勢。樣本期間耦合度年均增長-0.40%,以2012年為基準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各階段內類似較平緩U型曲線,其中第一階段年均增長0.62%,第二階段年均增長-0.25%。耦合度的負年均增長率說明三大城鎮化系統的內部依賴程度在樣本期間總體呈降低趨勢,三者間相互作用減弱。一般而言,常住人口的流動使得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帶來的勞動力促進產業城鎮化的發展,給城鎮土地增加需求;城鎮土地的擴張為人口流入創造居住等條件,為產業的落地提供基礎,優化產業用地格局,進一步促進人口與產業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產業質與量的提升給人口與土地城鎮化帶來正的拉力。據此,應加強民族邊境地區三者城鎮化之間的配合。

協調程度分析。民族邊境地區三大城鎮化系統于樣本期間協調度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年均增長0.41%,協調程度主要表現為“勉強協調類”與“調和協調類”,基本類型各年份均為“產業引領型”。其中,根據協調程度可將樣本期間劃分為兩大階段。階段一(2000~2003年)屬于“勉強協調類”,協調度年均增長0.60%;階段二(2004~2016年)屬于“調和協調類”,協調度年均增長0.39%。在樣本期間內,三大城鎮化系統之間協調度由2000年的0.3686增加到2012年的0.4302,再平穩波動到2016年的0.4345,近年以來三大城鎮化系統內部協調情況逐步優化。協調度的表現與樣本期間民族邊境地區的發展動力緊密相關,固定資產投資的大量投入,民族邊境地區工業化自2000年左右逐漸起步,并高速發展,所以呈現協調度逐步上升且表現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的情況。但樣本期間內所呈現的兩種協調程度均處于過度協調區,總體協調水平有待提高。

(三)分地區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分析

1.分地區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分析

由于組成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廣西、云南與西藏三大省份人口、產業與土地等資料有所差異,為更明確三者各自情況,本文將區分三大地區對三大城鎮化系統耦合協調情況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4所示。三大地區城鎮化系統近年來耦合與協調度等表現均存在差異。就協調程度而言,廣西邊境縣域處于低度協調區向中度協調區的過渡,自2007年進入“初級協調類”亞類;云南邊境縣域處于低度協調區,樣本期間均屬于“調和協調”亞類;而西藏邊境縣域協調程度最低,從失調區過度到低度協調區,現在仍然在“低度不協調類”亞類的低端徘徊。就基本類型而言,廣西與云南地區邊境縣域存在相似性,均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就發展度而言,廣西總體發展度略低于云南,西藏最低,廣西、云南與西藏地區年均發展度分別為0.2863、0.2920與0.1350。就耦合度而言,則是廣西地區高于云南和西藏地區,廣西、云南與西藏地區年均耦合度分別為0.9033、0.7004與0.3075。

圖2所示,在樣本期間內,廣西邊境縣域城鎮化協調度最高,年均0.5079;其次為云南邊境縣域,協調度年均達到0.4514;西藏邊境縣域協調度最低,年均0.2009。西藏地區協調度偏低的原因在于產業城鎮化與人口和土地城鎮化進程差距較大,城鎮化主要靠產業城鎮化拉動,所以失衡。

2.三大城鎮化指標協調度空間演化特征

由圖3可知,通過2000年與2016年三大地區各自城鎮化協調度指標對比,結合協調度逐步上升的趨勢可知,各地區2016年協調度差異有所增大。但色塊冷暖分布更為均勻貼近,高低兩類城鎮化系統協調度地區各自分布較為集中,總體呈正的空間集聚性。

3.細分縣市三大城鎮化指標耦合協調結果分析

2016年廣西邊境各縣市城鎮化協調指標結果如表5所示,就發展度而言,東興市最高,達到0.4606,那坡縣最低,為0.1757;就耦合度而言,憑祥市最高,達到0.9647,靖西市最低,為0.7726;協調程度位于低度與中度協調區;基本類型均表現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

2016年云南邊境各縣市城鎮化協調指標結果如表6所示,就發展度而言,瑞麗市最高,達到0.4274,福貢縣最低,為0.1716;就耦合度而言,隴川縣最高,達到0.8613,貢山縣最低,為0.3656;協調程度亦位于低度與中度協調區;基本類型均表現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

2016年西藏邊境各縣市城鎮化協調指標結果如表7所示,就發展度而言,洛扎縣最高,達到0.2895,日土縣最低,為0.1031;就耦合度而言,康馬縣最高,達到0.4404,仲巴縣最低,為0.0693;協調程度位于低度與失調區;基本類型除聶拉木縣外均表現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同時,聶拉木縣表現為人口城鎮化引領型的原因在于其人口城鎮化率屬于西藏邊境縣市正常水平,而產業城鎮化率過低。

五、研究結論及政策意義

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分析框架,以耦合協調度模型為研究方法,運用2000—2016年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縣域層面的面板數據,本文測度了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人口、產業與土地城鎮化系統的耦合協調性及其時空演變特征,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總體上來看,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發展度為正且呈現年均增長率逐漸下降的增長趨勢,說明邊境地區城鎮化水平呈現穩步提升的態勢,但對城鎮化進程質量要求的嚴格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年均增長,但增長質量則明顯提高;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三大城鎮化系統的內部依賴程度總體呈現波動中略微下降的變化趨勢,說明三大城鎮化系統的內部依賴程度在樣本期間總體呈降低趨勢,三者間相互作用減弱,主要表現在人口城鎮化的增長相對緩慢;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三大城鎮化系統協調度于樣本期間呈現波動中逐步上升的趨勢,協調程度主要表現為“勉強協調類”與“調和協調類”,基本類型各年份均表現為“產業引領型”,這與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城鎮化及產業發展現狀基本吻合。

第二,分區域來看,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廣西、云南與西藏三大地區發展度均有所上升,按指標從高到低排序為云南、廣西與西藏;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廣西、云南與西藏三大地區耦合度總體呈下降趨勢,按指標從高到低排序為廣西、云南與西藏;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廣西、云南與西藏三大地區城鎮化系統近年來協調程度均有所上升,就協調度從高至低排序,依次為廣西、云南與西藏;就協調程度而言,樣本期間內廣西邊境縣域處于低度協調區向中度協調區的過渡,云南邊境縣域均處于低度協調區,而西藏邊境縣域則處于失調區到低度協調區的過度,總體而言三大地區均屬于“產業城鎮化引領型”。各地區2016年協調度差異有所增大,總體呈現正的空間集聚性。

第三,分縣域來看,2016年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的廣西、云南與西藏三大區域各縣市的發展度、耦合度及協調程度均有待提高。特別是協調度,2016年廣西與云南邊境各縣市協調程度均位于低度與中度協調區,協調程度相對較好,基本類型均表現為產業城鎮化引領型,而2016年西藏邊境各縣市協調程度位于低度與失調區,亟需提升協調程度。

本文的政策意義在于:人口資源集聚能力提升是邊境地區縣域城鎮化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南部陸地民族邊境地區應充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沿邊優勢、生態資源優勢、旅游資源優勢,通過加大資金支持傾斜力度、發展特色產業、落實教育醫療保障、加大就地就業扶持力度和提升邊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等措施,創造人口資源集聚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提升邊境地區縣域人口城鎮化、產業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三大城鎮化系統的協調度及相互依賴程度,提升邊境地區城鎮化進程的經濟增長績效及系統協調性,促進邊境地區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愛民.中國半城鎮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4).

[2] 張鵬巖,楊丹,李二玲,李顏顏.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耦合協調關系——以中原經濟區為例[J].經濟地理,2017(8).

[3] 商桃桃,胡石元,唐旭.2005—2015年中國人口與土地城鎮化耦合協調的時空特征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7(6).

[4] Bernardino Romano,Francesco Zullo.Land urbanization in Central Italy:50 years of evolution[J]. Journal of Land Use Science,2014(2).

[5] Leah K.VanWey.Land Ownership as a Determinant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Migration in Mexico and Internal Migration in Thailand[J].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2006(1).

[6] 黃鳳娜,劉彥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發展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18(10).

[7] 呂添貴,吳次芳,李洪義,等.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協調性測度及優化——以南昌市為例[J].地理科學,2016(2).

[8] 崔許鋒.民族地區的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非均衡性與空間異質性[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8).

[9] V Henderson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02(1).

[10] Martin Ravallion,Shaohua Chen,Prem Sangraula.New Evidence on the Urbanization of Global Poverty[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7(4).

[11] Akinobu Murakami,Alinda Medrial Zain,Kazuhiko Takeuchi,Atsushi Tsunekawa,Shigehiro Yokota. Trends in urbanization and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Asian mega cities Jakarta,Bangkok,and Metro Manila[J]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3).

[12] 陳明星,陸大道,劉慧.中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省際格局[J].地理學報,2010(12).

[13] 王洋,方創琳,王振波.中國縣域城鎮化水平的綜合評價及類型區劃分[J].地理研究,2012(7).

[14] 賀三維,邵璽.京津冀地區人口——土地—經濟城鎮化空間集聚及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8(1).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BORDER COUNTIES OF LAND ETHNIC GROUPS IN SOUTHERN CHINA:

A Survey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Ji Ming,Zhong M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system coordination,and measur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industry and land urbanization system in the ethnic border areas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the land ethnic border countie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2000 to 2016. The improvement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capacity is the key factor of county urbanization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order ar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outhern China's land ethnic border areas should actively create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agglomeration capacity of population resources,improve the system coordin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industrial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se areas,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border areas.

Key Words: urbanization;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ethnic border areas;new development concept

〔責任編輯:陳家柳〕

猜你喜歡
城鎮化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 02:25:30
家鄉的城鎮化
且看,堆溝港的城鎮化之路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農家書屋(2016年9期)2016-05-14 03:43:36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不能搞讓農民拔根的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須走出三個誤區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狠狠干综合|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黄色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二三区|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福利|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动漫h|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高h视频在线| 国产综合网站|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久久动漫精品| 欧美国产三级|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欧美色99|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中文字幕 91|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亚洲免费黄色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av色站网站| 97se亚洲综合|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88av在线看|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性精品| 色天天综合|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91福利免费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欧美在线免费|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综合网站|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九九九国产| 精品视频福利| 毛片免费视频|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欧美精品二区|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