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寧佳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單個組織或者部門已經很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完成。如何促使各部門之間進行合作,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
大學生是最有活力的群體,其思想的高度也影響著國家的興衰,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對于大學生的個人成長與學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于一個國家的強盛進步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簡述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個人學習與生活,更是對整個社會甚至國家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各構成元素在遵循一定機理的基礎上,通過相互之間的作用從而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關系及其內在運行過程和方式。而“協同育人”的理念從20世紀歐洲興起,其最初目的是培養高技能的人才。而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這一說法的定義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如今,研究者將其定義為:開放性市場經濟體制下,兩個及以上不同的資源或者個體,針對社會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在系統內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責任分擔、利益共贏等原則,共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互動過程或者一些社會活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意義
一是理論意義,這種機制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合力論的綜合運用。探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合力理論,熟悉合力理論,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理論發展和深化這種機制的理論依據。借鑒系統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構成部分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相互滲透,形成了有機的系統。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應該建立在系統論的基礎上,用看待全局的目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避免各環節的分崩離析。二是現實意義,探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實踐能力,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提高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正處于和社會接壤的階段,在與外界多元化因素的接觸中,他們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部門之間要精誠合作、相互協調與配合,合理運用教育資源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通過可行性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三、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
首先,在專業知識的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是相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融入到大學生的專業學科當中,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大學生的專業背景,適當地引用專業知識論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另外,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先對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予以探究,在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學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而也會對專業知識進行升華。其次,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進行錘煉。思想政治教育素養是指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時所體現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例如閱讀更多的專業資料,并從中獲取專業知識所形成的相關影響因素;還可以進行專業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共同研究,在知識的互通中找到教學中最好的平衡點;專業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可以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師進行探討,從而將資源共享,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科進行融合。最后,在校園生活中開發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藏資源。高校資料中記載的本校歷史事件與人物事跡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在對這些事件與人物的梳理中,能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并且可以從中學習到先賢的思想高度,從而對自身產生影響,促進自身發展,增強大學生建設校園的使命感。
總之,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僅要更新傳統教學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注重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提升與思想道德素質提升,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個體系之中,使大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創造出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韓雪青,高靜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協同育人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3).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