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勝強
關鍵詞:優化 ?扶貧 ?績效審計 ?策略
扶貧工作是我國一項長期堅持并且已經取得顯著效果的工作,從改革開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時間,我國也由經濟落后的人口大國變成了國力強盛的大國,這種變化離不開我國扶貧工作的開展,扶貧工作是我國實現共同富裕過程的重要步驟,是解決人民無法滿足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根本政策,是保證人民當家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所以研究扶貧工作如何深入進行是有必要的。
(一)有關部門對于績效審計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
我國財政扶貧的資金審計工作,主要是對財政扶貧資金的支出管理進行更加合理的統籌規劃,保證國家資金用到實處,用到老百姓身上,防止貪污腐敗現象的出現。我國財政扶貧的資金審計工作管理體系還存在不科學的現況,雖然我國財政扶貧的資金審計工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系,但是在這個體系過程中,對于一些互相監督的條例規定仍然不夠明確,執行力也不夠,需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的制定是保證資金審計程序良好運行的前提,因為只有按照固定的規程處理工作,我們的審計工作才可以做到上行下效,成為真正的有實質性的保障,才能用于貧困人民,因為對不同的地區的扶貧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涉及面是不同的,所以說要根據現實情況來定。但是針對全國各地不同種類的扶貧工作,我們還是要制定一個統一的制度。
(二)審計的深度和力度還不夠
審計人員一定要形成責任意識,認真執行工作任務保證下一步工作可以繼續進行,在實際的工作進行中,由于某些審計人員的素質不夠高,責任意識未形成等種種原因,常常會因為審計人員執行力度不到位,而在扶貧工作內控程序失效的背景下導致扶貧工作進度嚴重拖沓,無法落實到位,當然這其中也因為一些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和上級領導安排的不到位,但是如果審計人員對自己的工作提高重視程度,提高其自身專業素養、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來明確規定好我國財政扶貧的資金審計制度,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指其強化崗位履職意識,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了。
(三)審計結果公開程度不高,社會影響力相對偏弱
首先,審計報告內容的公開度不夠,由于大眾對于審計報告內容沒有進行預先了解,所以在審計工作中對程序也不太熟悉,這也導致了審計工作還未做到完全透明化公開化。除此之外,報告公開的部分內容不貼合實際,導致政府工作信息不完整,公開根本沒有意義;其次,審計報告內容中有部分涉及審計部門內部信息,如果公開,對于審計部門的工作管理不利,所以如何平衡信息的公開化程度,將有效信息公開,將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區分出來,是我國各地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工作。
(一)充分認識績效審計的重要意義,強化績效審計意識
資金績效審計制度執行的好與壞,與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首先,要培養審計工作人員形成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在面對違法違紀或者有違工作制度的要求時,及時拒絕,知法不犯法;其次,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形成審計制度管理理念,熟悉業務崗位,做到職責分明;最后,在業務操作環節能夠一絲不茍,按規章制度操作。由于員工擅長的工作性質不同、個人能力不同,所以需要定期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進行提高,要對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培訓,制定出專門的培訓機制和培訓流程,完善培訓體系,使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和道德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對崗位職責進行有效的明確,使工作人員對審計核查工作有熟練的掌握與認識,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確保工作能力。政府部門要加強人員審核、制度完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用人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用人計劃,要對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多方面的考慮與考察。
(二)提高審計結果利用水平
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是必要的,只有審計報告中的數據真實可靠,信息有理有據,審計工作才可靠,才可以切實反映審計的結果。此外,要保證審計報告的公開化和透明化,使大眾參與到審計報告的討論中,明確我國扶貧審計工作的流程以及資金使用情況,讓老百姓切實感覺到政府是在用心做事。
同時,各地扶貧開展部門要與所屬上級部門加強溝通,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及時反饋問題并進行討論,提出可實施性方案,讓有關審計的建議能夠得到更好的實行,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
(三)開展績效審計監督和評價,深化績效審計深度和力度
扶貧資金審計單位要高度重視體系的建立,從上至下的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建設與完善,要對風險目標的設定、識別和分析進行優化與升級,這樣有利于形成完善的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提高資金使用去向的風險防范能力。一是扶貧資金審計單位高度重視,完善資金使用轉移過程中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二是制定統一標準,切不能用信任代替監督,要形成內部相互制衡、互相監督的管理體制;三是建立稽核制度,定期對扶貧資金審計重要環節進行獨立稽核。
績效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真正貧困的人拿到補助,提高生活質量,讓資金用到實處,而加強績效審計工作的公開化、透明化以及科學化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審計工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同時各個地區的審計部門要根據制度執行,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本地扶貧工作開展的制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使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政府是在用心做事,也是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質量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王穎.淺談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
計質量的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9(16):
208-209.
[2]潘光曦,代善超.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質量的策略探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03):87-88.
[3]李秋月.民族地區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及優化對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9.
[4]于敏.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考評方法及其優化[J].重慶社會科學,2010(0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