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摘 要:博物館文創產品是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的文化表現,作為一種帶得走的文化,它在觀眾與文化之間建立了有效的橋梁,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同時,領略到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魅力。本文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雙重情感體驗上分析了文創產品的價值理念,講述了博物館文創產品在設計研發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與創新,實現博物館文創作為文旅經濟發展強而有力的一項增長點。
關鍵詞:博物館;文創;創新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對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表現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也隨之應運而生,成為旅了游消費市場上的熱點和新動向,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文旅經濟發展強而有力的一項增長點。
在我眼中,好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應該是有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的雙重情感體驗。情理之中,博物館文創是基于優秀傳統文化,并結合現代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下的一種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結合性產物;意料之外,它是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耕解讀后的凝練,賦予現代生活用品的藝術化體現,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的同時,也是對文化理解后的一種的發展和自我更新,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它更是對解決現代物質生活下,實現產品精神價值的自我完善。一件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放在我們的眼前時,我們是能夠感受它從歷史中走來的傳承,向未來的方向拓路敞開的發展。博物館的文創不論在審美意趣還是產品設計方面都不僅僅是迎合大眾,而應該能夠對于消費者和衍生品市場起到一個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最終擔負起引導城市文創方向的一個角色。[1]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情理之中見初心。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是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的初心是什么,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在滿足觀眾對文化的需求。文化創意產品,是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具體表現。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是中華民族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尋找歸屬感的源泉,我們都希望在悠久而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中,找到自我的定位。文創產品開發的意義是在告訴人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圍繞文物展開的一段故事。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意料之外是創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找到具體明晰的文化傳播定位后,需要結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開發出滿足大眾真實需要的產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有導向的產品。推陳出新,開拓創新,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為今用,有創新、有價值的文創產品不僅可以讓文化活起來,更能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活下去,從而創造出新的更有魅力,更有活力的價值體系,豐富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基因庫。
如何在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兼顧初心與創新。
1 梳理文物資源的研究成果,建立文化價值庫
每一件文物,都記載著一個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博物館不僅僅是文物的收藏保管者,更是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解讀、宣傳的窗口,圍繞文物背后的故事,凝練出每一件文物所要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形成豐富的文化價值庫,在選取藏品進行產品開發時一定要重視藏品文化符號的延伸、文化映射甚至一些故事情節的特點[2]。有了文化價值的定位,才能在設計的過程中把握住設計研發的初心,才會讓文化創意產品有深度,有內涵,而不只是簡單敷衍同質化的外在表現。
2 擁抱現代生活,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力
單一的、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很難滿足現代人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需求,在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中,還應該對現代的生活方式做好深層次的研究。文物是在其自身時代所適應下的產物,符合其生存下的歷史階段,在當代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后,它保存下來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其精神價值、歷史研究價值;那么,新時代下所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應該是深入調研目標人群、使用環境需求之后,將文化價值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比如,古代一些徽州磚雕是作為徽州古民居建筑上的裝飾材料來呈現,在現代主義建筑的環境中,卻很難加以用之,但是在磚雕裝飾材料所表現出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大師在雕刻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求的;再比如,現代生活的發展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優秀傳統價值觀缺失缺位的地方,我們不可能都去復制一件能夠體現該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物,我們需要研究在這種價值缺位現象存在的環境,結合能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物信息,設計研發出能夠適應該環境下自然生存的產品。
3 多元整合,蓄力文創,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作為其文化產業終端的實物表現,想要實現叫好又叫座的新局面,需要借助社會多元的力量。博物館在系統梳理館藏文化文物資源之后,選取有價值、有意義、傳播形象佳的文物,深化文創是“博物館展覽和服務的延伸”的理念,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原則,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例如:組織設計院校共同舉辦創新創意設計比賽,引導資本市場作為主體投入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吸引優質的生產型企業推動產品的落地生產等。)從而實現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創新,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文創不僅是以產品為載體的產業,還是產業的多方融合[3],文化作為產品的附加值體現,通過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教育等,既能迅速實現其作為一種價值理念的傳播渠道,也可以賦能傳統行業,融于新興領域,助推產業升級。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還應考慮其宣傳與銷售方面的開拓與創新,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的各類平臺和展會活動進行宣傳推廣,通過多元的社會力量,推動博物館文創的品牌化建設,建立健全品牌授權機制,從而實現博物館文創產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博物館文創作為一種帶得走的文化,對于博物館自身而言,是對館藏文物的再創作,有利于最大化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并行的舉措;對于觀眾而言,好的文創產品是在感受產品蘊含優秀傳統文化的情理之中,同時也體會著產品超越其心理預期,意料之外的驚喜,是博物館展覽、宣傳、服務延伸后的文化再體驗,是觀眾與文物有效連接的紐帶,是實現對產品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雙體現。
參考文獻
[1]蔣菡.論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發展與蛻變[J].博物院,2019.(01),90頁.
[2]史倩羽.淺談博物館文創產業[J].文物世界.2017(06),63頁.
[3]劉輝,賈欣.故宮出版的文創之路[J].出版廣角,2017(2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