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艷陽 劉洪波 韓平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把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達到提高中醫外科臨床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方法:探究對象:中醫外科臨床實習學生,選取人數:64人,將所有學生展開分組,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均應用PBL教學法,兩個小組人數各為32人,對照組:一次性終結考核評價,觀察組:形成性評價,對兩個小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比自評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教學效果優于對照組,兩個小組差異明顯(P<0.05);滿意度的比較,對照組比觀察組差,兩個小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比較顯著。
關鍵詞 PBL教學法 形成性評價 中醫外科 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模式,PB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較大差異,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授課為中心,PBL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認真學習。形成性評價也可以稱為“過程評價”,主要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評價。本次探究分析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導入PBL課程
1.1探究一般資料
選取中醫外科臨床實習學生64人,將所有學生展開分組,可以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是對照組、觀察組,其中對照組:32人,男18人,女14人,年齡最大24歲,最小22歲,平均(22.56?.38)歲;觀察組:32人,男17人,女15人,年齡最大25歲,最小22歲,平均(23.57?.39)歲;比較兩個小組年齡、性別等相關資料差異,統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可以共同對比。
1.2學習計劃
兩個小組均應用PBL教學法,帶教老師制定相關教學計劃,主要有教學目的、內容、過程、評價方法等等。教學內容:應用中醫外科比較多見的外科疾病,并且提出相關問題,設置問題干擾項。
1.3學生準備工作
收集資料的方法有查閱《中西醫結合外科學》、《實用中醫外科學》書籍,互聯網搜索等等,對于問題進行總結并且寫下結論,能夠提出新問題。兩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自行發言,對于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找出自己的疑問所在,將未能解決或者需要討論的問題記錄在筆記上,認真做好歸納、總結。
1.4帶教老師講解
帶教老師應該對于學生回答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展開評價以及講解,做好歸納、總結,將應該認真掌握的疾病知識要點劃上重點,對于存在的問題,按照給出的相關資料,驗證各個問題答案,讓學生能夠加深印象。
2形成性評價應用
2.1對照組
教師教學結束以后,對學生進行一次性終結性閉卷考試,考試試卷是帶教老師按照相關知識要點進行出題,試卷滿分100分,是評價的最高分。在考試結束之后,學生對PBL教學進行評價。
2.2觀察組
通過相關資料的查閱,按照中醫外科專業的臨床特征,共同對形成性評價應用細則進行探討。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在閉卷考試70%左右的基礎上,進行臨床操作考核、進行帶教老師評價、進行自評、互評等等,一共在總分中占30分。由于中醫外科對臨床操作能力比較重視,所以臨床操作技能為10分。帶教老師的評價占10分,內容主要是每個學生在本次上課過程中的表現、思考能力、知識點掌握度等等。兩個小組學生之間和小組內部之間互評為5分。學生對于本次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進行自評為5分。
2.3自評方法與實施效果評價方法
(1)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自評,主要包括3個評分指標,第1種是不滿意:80~100分,第2種是基本滿意:60~79分,第3種是不滿意1~59分,計算方法:(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單組人數?00%。
(2)實施效果評價指標包括5種,第1種是提高學習興趣,第2種是提高臨床操作能力,第3種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第4種是提高積極性,第5種是提高文獻查閱能力,總分為50分,每種指標占10分。
2.4統計學處理方法
本次探究應用的統計學軟件版本是spss23.0,應用此軟件對本次探究中兩個小組數據資料統計、分析,用(均數北曜疾睿├幢硎炯屏孔柿希瑃用來檢驗,計數資料表示方法(%),檢驗表示方式x2,統計學意義可以用P<0.05來表示。
3結果
3.1自評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有差異性(P<0.05),見表1。
3.2實施效果
觀察組患者實施效果各指標評分均比對照組高,有差差異性(P<0.05),見表2。
4討論
PBL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大不相同,是在帶教老師的帶領下,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問題式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生掌握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尋找答案的過程可能不太順利,所以,帶教老師應該認真指導學生應用合適的學習工具,并且應該對問題的大致方向進行詳細講解,防止學生思考角度出現偏離,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相關表現進行形成性評價。PBL教學模式使得教師的備課方式有所改變,讓教師能夠找出比較常見的病例并且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設定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歸納、總結存在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提出的相關問題中認真反思,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
中醫外科學是一種具有很強臨床實踐性的學科,作為醫學專業的學生,不僅僅需要掌握中、西醫基礎知識,還應該對專業知識和相關臨床技能進行掌握,結合多次臨床實踐進行強化學習,提高臨床操作能力。
對于本次探究結果分析,對照組自評滿意度低于觀察組,兩個小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教學效果的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個小組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不單單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更能夠提高學生臨床操作能力,使得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應用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外科臨床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學科應用的是傳統教學方式,學科整合存在較大困難,部分學生不能夠合理運用學習時間,會讓其不能夠很好的適應PBL教學法,所以,為了完善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這種模式,應該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從而發揮此種模式的應有效果。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結合形成性評價在中醫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比較顯著,有效地提高了教師教學效果,使得學生臨床學習能力有所增強,是一種具有實際價值的教學方式,值得被廣泛推廣、應用。
*通訊作者:韓平
作者簡介:龐艷陽,1986年7月,河南南陽人,博士,講師,中醫外科學方向;通訊作者:韓平。
參考文獻
[1] 于小明,黃尚軍,周歡霞,etal.基于PBL教學法探討院校共建團隊教學模式在康復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導報,2018,24(23):122-125.
[2] 許耘紅,何曉青,陳友權.基于內科學情景教學結合PBL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探討規范化教學的改進[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1(03):82-86.
[3] 閆寶鋒,冶玉萍,欒新平等.PBL教學模式在外科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5):48-49.
[4] 賈博,劉偉,郭慶東.初步探討PBL教學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和優化[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8,17(03):75-77.
[5] 賈雪,曾雯,張琴等.PBL+LBL雙軌教學法與LBL教學法對國內臨床專業醫學生外科教學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7(10):114-120.
[6] 陶懷,張波,周賽男等.基于形成性評價的PBL法在中醫八年制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