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英語教學由于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材以及教師育人意識等方面的原因,致使英語教學育人功能有待提高。微信平臺強大的傳播力和傳播學理論為微信育人功能提供了實踐可行性和理論依據。英語教學借助微信平臺,拓寬育人途徑,通過傳播主流價值觀,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英語教學通過微信平臺,加強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發現中國文化之美,樹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英語教學;微信平臺;文化育人
【作者簡介】郭保云,女,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研究。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現實背景下, 英語不僅是國際間溝通交流的工具, 也是當代大學生學習多元文化,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途徑。《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 “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 擴大知識面, 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借鑒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華, 提高文化素養。”然而,由于社會對各種“證書”的需求和學校對各種考核的分數要求,英語教學被其“工具化”功能及其他功利性目的所束縛,逐漸淡化了其文化育人的功能。在21 世紀的今天,世界在走向中國,中國也在走向世界,英語教學既要體現學科本身所具有的語言特色,也要凸顯其文化育人功能,使青年學子“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在火熱的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
2019年2月,微博校園發布《2018中國大學生日常生活及網絡習慣調研報告》。《報告》調查發現,大學生群體常用APP中,微信位列第二位,所占比為95% 。可見,微信已成為大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傳播工具。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用戶多,溝通迅捷,受時間空間限制較少等功能,英語教學希望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推文引導,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和文化建構,拓展其文化育人途徑,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服務。
一、英語教學文化育人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大學英語教學授課時間通常為每周2-4課時。受教學大綱的制約,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英語教學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多教師也希望課堂互動,但學生對于基礎課程興趣缺乏,學習語言的動機也不夠明確,加之部分學生基礎薄弱,班級沒有分層,致使多數課程以講授生詞、語法、篇章結構、英漢互譯、寫作練習等課堂模塊組成,教學模式單一。大量的教學時間都用在講授內容與操練技巧方面,對所涉及的文化內容甚少提及,導致英語教學功能單一。
2.課程設置不合理。大學英語為公共課程,通常一年級為必修課,二年級為選修課。由于學校管理和學生的動機問題,多數學生二年級不再學習英語。完成一年級的通識英語課程后,學生基本不再涉及英語課程和文學文化方面的英語學習,目前的英語教學缺乏延續性。為期一年的英語課程多為基礎性語言知識與技能,與專業課程結合的跨學科課程匱乏,英語課程中也很少涉及系統全面的文化內容講解,課程設置需要再次規劃調整,英語教學的跨學科文化資源不足,多方位多學科育人功能薄弱。
3.教材缺少中國文化元素。大學英語教材內容以西方文化題材為主,反映了社會中的一些人生哲理和價值觀,選材上偏重語言的“地道”和“原汁原味”。從語言學習這一方面來說,充滿“原汁原味”的學習材料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但這種“地道”和“原汁原味”主要是針對英語語言文化,英語教材中缺少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缺少中國優秀文學作品的英譯本來體現母語文化,缺少中國元素的英語表達。英語教材重視“英美文化”而忽視“母語文化”,也忽視了母語承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育人功能。教材中的母語文化缺失造成學生對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更缺少中國文化元素的英語表達能力,在國際交往中屢屢出現“中國文化失語癥” 。
4.教師文化育人意識淡薄。英語教師作為課堂學習的指導者以及母語文化的傳播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大部分英語教師對英美文化有過系統的學習,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卻稍顯不足,這種傳統文化的匱乏使得英語教師很難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目前在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師依托課程的“育人”觀念意識不強。教師在授課時依然注重知識點的講授,鮮有對語言所透射的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對語言文化中蘊含的育人理念缺乏應有的敏感性,這種教學模式使文化熏陶游離于課堂之外,完全忽視外語教學的文化育人功能。
二、微信文化育人的可行性
1.微信的特點為英語教學育人提供平臺。微信自創辦使用以來,已有近十億用戶,受眾基礎廣泛。微信功能豐富實用,可以信息群發,也可以點對點發送;支持圖片、動圖、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導入,也能夠自動回復、歷史消息查詢。文章篇幅簡短,話題覆蓋廣泛,語言風格新奇。微信信息發布便捷、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活躍度高、成本低等等,這些媒介優勢既迎合了大學生群體追求新事物、新變化的性格特征,也為英語教學育人提供了平臺。
2.傳播學理論為微信育人功能提供理論依據。1972 年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一文中指出,大眾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受眾看到什么樣的信息,進而影響受眾思考哪些問題;大眾媒介對某個事件或某些問題越是重視,對其重復傳播或重點傳播的次數越多,就越能引起受眾對該事件或問題的關注。傳播者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直接影響著受眾所能獲取的信息,并最終影響受眾對相關事件或問題的關注及重視程度。高校微信平臺可以根據育人要求,選擇相關的內容,分批次多角度推送文本或音頻視頻文件,形成強大的輿論空間,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發揮正確輿論導向。
三、英語教學微信育人的內涵
1.傳播主流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當前社會各種思潮交織不斷,各種矛盾熱點疊加出現,多元價值觀交錯碰撞,這些都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英語教學在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 涉及大學生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婚戀觀、生命觀等話題。東西方文化雖有不同,但對真善美的理解卻保持一致。英語教學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發布立體、動態、互動、隱性的蘊含主流價值觀的育人推文,有目的有計劃地宣傳主流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2.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本文所指的優秀傳統文化,涵蓋教育、文學、藝術、科技、建筑、歷史、語言文字、體育運動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微信平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它不能取代專門的中國文化課程,也不能改變英語課程的性質,目的在于用英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掌握一些描述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方法(比如使用英語介紹孔子與儒家思想,諸如《詩經》《論語》《紅樓夢》等中國經典著作),進而能夠使用英語介紹與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母語文化素養,提升文化自信。
3.對比中西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母語遷移理論的重新認識和深入研究發現,母語和母語文化對外語學習和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同時存在相當大的正遷移。”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微信平臺,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民俗、宗教、藝術等方面的文章推送,有意識地進行母語文化的滲透,有目的地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強調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育人思想,增強學生的語言意識和文化意識,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用英語表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四、實現英語教學微信平臺育人功能的措施
微信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方式靈活、交互。要實現英語教學微信平臺育人功能,首先,推文內容要緊跟社會熱點,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在傳播中西方文明、文化的同時,重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心態,以辯證的觀點學習多元文化,凸顯主流文化的價值引領,培養文化自信。
其次,推文形式要足夠吸引人。影響力大的微信平臺推文更新速度快,語言幽默、接地氣,學生使用頻次高。推送的微視頻、微電影、微話題、微軟文等應具有視覺沖擊力和思想感染力,融教育性與觀賞性為一體,吸引學生“一次點開,迅速圍觀,快樂點贊,熱議追捧”。
再次,育人理念要更新。教師在選擇微信推文時,育人理念要更新,要由傳統的政治灌輸、顯性教育、命令指示等居高臨下的理念轉變為努力營造互動交流、隱性育人、引導激勵等平等對話的理念 ?,努力把育人行為做到大學生的心坎里、行為上,生活中,以期取得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高職英語教學是學生獲得語言文化學習資料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學中所傳授的內容必將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高職英語課程作為大學公共基礎課程,參與的學生人數多,覆蓋面廣,加之微信的傳播范圍大,更新速度快。借助微信平臺,高職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英語教學涵蓋多種文化,以微信平臺為依托,課堂與網絡相結合,多渠道傳播主流價值觀,介紹世界不同國家的優秀文化內容,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引導學生發現文化差異,在多元文化的學習中樹立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9).
[3]《2018中國大學生日常生活及網絡習慣調研報告》全面摸底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OL].http://ln.sina.com.cn/fs/economy/ 2019-02-25/detail-ihqfskcp8290343.shtml 2019-02-25.
[4]傅書紅.文化研究在教育領域中的價值——亨利·吉魯的文化研究教育思想[J].比較教育研究,2007(04):34-38.
[5]從叢. “中國文化失語”: 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 2000(10):19.
[6]韓海燕,郭姍姍.高校外語教學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 .外國語文(雙月刊),2011(05):138-141.
[7]Macombs, M.& Shaw, D. L.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72, 36(2):176-187.
[8]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86-89.
[9]劉正光,何素秀.外語文化教學中不能忽視母語文化教學[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2).
[10]夏博藝.高校微信公眾號的文化育人功能[J].當代青年研究, 2018(04):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