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圖書館傳播方式也已經落伍。數字化環境下,信息發布與知識傳遞的速度更快,所以如何在傳遞信息時保障知識權利人的權益得到保護,圖書館如何避免版權糾紛與連帶責任,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圖書館要采取針對性的對策,確保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關鍵詞:數字環境;圖書館;借閱權限;優化
1 序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圖書館借閱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傳統的借閱環境下,受到傳統技術條件的限制,圖書雜志的復制和傳播需要較高的成本,所以在公共圖書館,閱覽者可以通過辦理借書卡進行圖書的借閱,但是在數字化環境下,作品的傳播時間,空間和具體方式,借閱人數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2 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借閱環境分析
1)數字化信息化明顯。在互聯網數字化時代,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各種信息資源的傳播空間得到了拓寬,數字電視,手機電腦,都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很多信息資源不需要真的到圖書館借閱,部分圖書可以從互聯網下載,這種趨勢發展日漸明顯,分走了相當一批讀者。如現在很多手機閱讀類APP的普及,如微信讀書,簡書、百度閱讀等等,都是比較有名的讀書類軟件。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直接轉移了圖書館的讀者,而且這種趨勢日漸明顯,圖書館借閱的人數也越來越少。這也給圖書館的傳統運作方式提出了極大地挑戰,圖書館應該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從服務技術與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等等方面都要積極的進行創新提升,以滿足時代發展的新需求。
2)國內立法尚不完善。數字環境下圖書館運營還存在一個宏觀的大環境,即國內關于圖書館管理的相關法律還不夠完善。2017年,我國才剛剛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的相關法律規范,借閱行為等進行了規范。但是由于起步晚,再加上信息化時代對圖書館管理帶來的沖擊,導致我國關于圖書館的法律目前還不夠系統完善。在國際范圍內,部分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就開始關注圖書館的權利,制定了一系列保證圖書館權利的相關法律規范,而且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如歐盟的最高立法機關歐共體理事會就在1992年就頒布了相關的指令,即《知識產權領域中的出租權、出借權及某些鄰接權的指令》,明確規定了知識產權的借閱權,對圖書館借閱人的行為進行保護,對相關權利人的權利進行保護。
3)數字圖書館存在版權糾紛。數字化環境下我國圖書館所面臨的借閱環境還存在版權糾紛的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為了與時俱進,提高服務質量,豐富服務手段,不斷深化拓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知識產權問題,使得圖書館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矛盾更加尖銳化,突出化。之前版權糾紛案件涉及的主要有出版發行機構和代理人與版權人的糾紛,但是近年來,圖書館與版權人的糾紛也逐漸增加,我國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都曾經面臨過被告法院的無奈。因為很多圖書館購買并使用數據庫,但是這些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被濫用,導致版權問題突出,給圖書館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加上缺乏法律的保護,使得圖書館并沒有版權處理的能力。
4)數字環境下權利人利益受到損害。在數字化時代,版權的權利人利益也受到了損害,英國學者統計顯示,平均每一冊圖書被私人購買,就同時會有11冊相同的圖書被圖書館購買,這就意味著圖書館每冊數外借的次數為6次,11冊圖書就有66次被借閱,這也意味著有50個左右的讀者因為圖書館的存在而放棄自購圖書。在過去,中國受傳統理念的影響,普遍更加重視大眾利益,而從權利人的觀念出發,也更重視作品的傳播次數和知名度,以此來體現價值,再加上當時技術條件落后,讀者到圖書館借閱的頻度和次數非常有限,但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環境的到來,圖書館如果推出電子服務,那么作品傳播的人數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這樣的環境下,就對圖書的權利人的利益產生了巨大的損害。
3 現階段我國圖書館借閱權限優化對策分析
1)合理使用借閱權。針對數字化時代的現狀和特點,圖書館如何優化借閱權限,變得非常必要。圖書館的借閱權優化,應堅持合理使用的原則,如借鑒我國2010年修訂的《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一是圖書館處于保存版本或者陳列的需求,可以不經過圖書著作人的許可,亦不需要向作者支付報酬,但是要對作者的姓名和名稱標明,并且不能夠侵犯著作人的權利,進行合理使用。二是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為目的,可以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是在對某一作品進行評價或者說明時,也可以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四是為了學校的課堂教學,或者為了學校的科學研究,可以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但是不能夠出版發行。圖書館在數字化時代要合理使用借閱權,遵守法律相關規定,不得濫用借閱權,侵害權利人的基本利益。
2)建立公共借閱權制度。我國圖書館在數字化時代優化借閱權,還可以借鑒國外建立公共借閱權制度,公共借閱權就是作者按照圖書館中自己的圖書被借閱的次數收取版權稅,這項版權費不是由讀者支付,而是有國家政府統一支付。公共借閱權最早發展于德國,并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丹麥首先產生并實施公共借閱權制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共借閱權制度經過歐共體理事會同意通過,目前歐盟很多國家已經對公共借閱權實行統一的法律制度。中國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同樣也應該考慮權利人的利益,逐步建立公共借閱權制度,政府統一支付公共借閱權制度所需要的各項費用,保護著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
3)建立科學的版權補償金制度。公共借閱權制度使用的范圍,更傾向于對圖書館中紙質書籍的公共性質的無償外借,但是圖書館對作品的數字化利用并不能夠使用。再這樣的情況下,隨著數字化影響力逐漸增強,還要建立版權的補償金制度。版權的補償金制度同樣創立于上世紀德國,補償金制度目前也在很多西方國家普遍適用,如奧地利,日本、瑞典、丹麥、西班牙、美國等等國家,補償金適用的范圍主要是數字化的復制,網絡化的傳播,錄像錄音行為的復制等等。版權補償金制度是對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一種平衡,用以協調效率與公平,這一方面極大地制約了權利人更好的行使權力,同時也對公眾無限制利用作品的行為進行了限制,使得版權資源配置更科學合理,利益的分配也更加科學合理。
4)針對圖書館現狀需要采取的措施。此外,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借閱權限的優化,還要針對圖書館的現狀需求采取對應的措施,如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不違法法律精神、遵守行政法規。同時要明確作品的名稱和作者的姓名,不侵犯著作人的合法權益。其次,圖書館應該自己的權利范圍內使用借閱權,如果將他人的作品用于錄音錄像或者表演,或者通過網絡形式向公眾提供,必須要經過權利人的認同許可,并支付報酬之后,在合理使用。在數據庫使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正確設置相應的鏈接,對數據庫每天的下載量進行確定,形成制約和約束。此外,還要對館藏的數字文獻資源進行及時的清查核對,確定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源是否存在違法侵權行為,增強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環境下,圖書館的借閱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我國圖書館借閱環境的變化需要我國圖書館借閱權限不斷優化,采取針對性的對策,確保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圖書館更好的在數字化背景下為借閱人提供良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邊高峰,李濤,吳玲.數據驅動下的高校圖書館借閱行為分析[J].情報探索,2019(07):79-90.
[2]白美程.淺論高校圖書館借閱制度的創新——以佳木斯大學圖書館為例[J].辦公室業務,2019(09):161.
[3]廖璠,蔣芳芳.美國高校圖書館校友服務調查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09):135-143.
[4]雷春桃,周言鳳.高職圖書館借閱現狀調查分析與探討[J].農家參謀,2019(07):202.
[5]黃文彬.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借閱流通服務創新策略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9(07):144.
[6]李慧.淺析圖書館借閱模式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49.
作者簡介
孫艷,女,本科,副研究館員,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