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數據體系不斷完善發展,為移動數字圖書館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使得傳統的圖書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數據化方向轉化。移動智能終端普及后,為移動數字圖書館的全面發展提供硬件基礎,真正讓圖書館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當中,但由于我國網絡文化產業規范存在較大差距,致使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從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現狀分析入手,深入查找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發現目前還存在服務內容及形式單一,網絡數據資源整合,個性化服務,著作版權限制等;結合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實踐研究制定策略: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對策方法,圍繞服務需求進行服務創新,依托“大數據”體系進行資源整合,實施多元捆綁式收費模式,進一步完善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機制,力求為推動相關領域發展進行有益的嘗試及探索。
關鍵詞:移動數字技術;圖書館;數字圖書館
所謂的移動數字圖書館是指依托智能手機、IPAD、Kindle等移動智能終端訪問線上圖書資源,進行查詢、閱讀、記錄、收藏等行為的網絡空間。2019年8月,CNNIC在《第44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至6月30日,國內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1.2%;手機網民達到8.47億,上網比例達到99.1%。”隨著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升,為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但由于行業標準缺失、版權保護失當、思維意識弱化、網絡資源分散等問題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移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1 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現狀分析
2000年1月,韓國、日本、歐美等國家先后推出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包括手機短信服務、I-Mode手機書目查詢、移動OPAC服務、手機查詢資料及針對安卓、Iphone開發的數字軟件產品等。而我國的數字圖書館研究開始于1996年,雖然取得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但直到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首開先河,建設移動數字信息服務體系;2005年,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進入發展“快車道”,上海圖書館開通首家“手機圖書館”,讀者通過數字信息方式獲取圖書館資源;2007年,WAP服務模式快速興起,湖南理工學院首次應用該技術;2010年10月,北京大學圖書館開始進行“移動圖書館測試”,此后大量的企業開始進入到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領域,由于國內尚未針對版權問題有明確的限制,導致大部分移動數字圖書館都存在極為嚴重的盜版問題[1]。
2 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網絡數據資源整合問題
移動數字圖書館應當具有多類型、多學科、多語種等分類特征,但從現有的數字資源發展來看,各個建成的數字圖書館仍然存在敝帚自珍現象,很難將自己珍貴的專業藏品拿出來分享,所以網絡資源整合問題仍然是大問題。另外,各大高校圖書館收藏資源數字化仍然需要時間,不僅僅需要將所有的藏收掃描到網絡中,還需要對其中的錯誤進行相應的校對,目前國內藏書資源轉化率不足館藏資源的40%,要想將現有的資源掃描進行網絡至少還需要20-30年,要實現資源整合顯然需要更長的時間[2]。
2.2 個性化服務問題
移動數字圖書館資源大多都具有公益屬性,建設者僅僅是將自己收藏資源通過網絡進行分享,因其本身不具備收益特征,導致圖書館后期維護及創新不足,更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雖然,大數據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由于數字圖書館本身存在局限性,即使已經搜集整理相關的Lab信息,也很難進行針對性分析,因為公益屬性的數字圖書館沒有多余的資金和人手投入到個性化服務設計中,導致其無法進行服務創新。
2.3 著作版權限制問題
著作權與網絡自由存在法理上的沖突,保障網絡自由無界是世界互聯網發展的主旨,任何人都是網絡的主人,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比網絡上獲取數字資源,但《著作權法》卻要求對所有涉及版權的數字資源進行保護,絕對不允許進行轉載或分享,兩者都是正確的,但需要在兩者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進一步優化著作版權的管理難題。我國目前存在立法不細、管理不清、標準滯后、懲罰缺失等現象,需要從立法視角進一步推動著作版權保護。
3 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對策方法
3.1 依托“大數據”體系進行資源整合
雖然,無法將所有的數字資源全部整合在一起,但各大移動數字圖書館可以通過大數據系統在網絡上搜集資源,并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整理,而后植入圖書館的專業常識,從專業視角進行分析和歸納,從而為需求者提供專業性的服務。資源整合不僅僅體現在量的增加,更是質的提升,各大移動數字圖書館都應當承擔起資源整合職能,對自己收藏資源的真實性進行識別,及時剔除信息糟粕,防止錯誤信息影響圖書館的專業性[3]。
3.2 構建個性化服務模式
移動數字圖書館雖然是公益性機構,但根據建設需求應當保證其充足的維護和創新費用,或者通過提供額外服務獲取收益。如iiMedia Research不定期對社會熱點或產業進行跟蹤,而后通過數據分析形成調研報告,為精英人士或者各大企業提供服務,從而獲取相應的收益。各大移動數字圖書館完全可以借鑒其發展模式,結合圖書館專業分類為社會上的需求企業或機構提供專業指導服務,使他們能夠得到個性化的服務,更好輔助決策,對于企業而言也是樂于見到的事情。而普遍性的個性化服務完全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去實現。
3.3 進一步完善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機制
國家從立法視角加強對移動數字資源版權立法,為著作權人提供全方位的保護,以便于保持他們創新發展的動力,始終保持高昂的創造熱情。數字資源保護法必須要進行細化或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確保現有的保護條款能夠有效落實,避免出現空對空的現象。如細化侵權懲罰標準,哪些行為應當賠償?賠償數目多少?都應當進行明確,從而為作者維權提供清晰的說明。另外,版權保護應當擴展到全部的領域,將是否盈利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從而有效保證版權保護效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現狀分析入手,深入查找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實踐研究制定策略:我國移動數字圖書館發展對策方法,圍繞服務需求進行服務創新,依托“大數據”體系進行資源整合,實施多元捆綁式收費模式,進一步完善數字資源版權保護機制等。雖然,國內大數據信息技術開發及應用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仍然存在滯后現象,業界必須要保持高昂的發展熱情,推動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向規范化、法治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革非.我國移動圖書館的現狀、服務模式與發展對策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4,32(01):32-36+52.
[2]魏群義,袁芳,賈歡,霍然,侯桂楠,楊新涯.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現狀調查——以國家圖書館和省級公共圖書館為對象[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40(03):50-63.
[3]謝強,牛現云,趙娜.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04):6-10.
作者簡介
魏珊珊(1982-),女,漢,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