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變化,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人與人之間更加注重交流與溝通。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人與人溝通與交流的工具,我們使用英語的頻率大大增加,學好英語口語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文把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結合,對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和該理論下的口語教學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作者簡介】劉佳琳(1994.11-),女,漢族,吉林榆樹人,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傳統英語課堂,重視英語語法和單詞的背誦。教師單單依靠學生的英語試卷成績,來衡量學生英語的好與壞。這種衡量方式很顯然是十分片面的。現實生活中,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口語交流能力往往很差,并不能說流利的英語甚至進行簡單的溝通。大多數學校,尤其高中,有著高考的壓力,并不會為學生單獨開設口語課程。學生練習口語單單憑借這簡單的齊讀單詞或者教師在前面領讀課文,學生們集體在下面跟讀。有時教師讀的音不準,學生也會模仿。這往往會造成個別學生發音不準,不會連讀等一系列問題。還有的教師會播放聽力磁帶,以及一些音頻。播放一句學生跟讀一句,雖然這樣做學生模仿的源頭是準確無誤的,但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受到枯燥無味,日積月累,從此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
學生學習口語,環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舒適,輕松的環境,會降低學生對說錯英語,害怕丟臉的壓力,減少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大膽交流。這樣不僅會提高他們的興趣,還會大大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成了絕對的權威和班級里唯一的指導者,領導者。課堂氣氛變得十分嚴肅緊張,學生甚至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學生和教師之間很少互動交流,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要想學好口語是十分困難的。
二、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由皮亞杰認識發展理論發展而來的,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形成了社會建構主義,可以說社會建構主義是建構主義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它以維果斯基的思想為基礎,認為知識是個體積極主動進行建構的,當然這里的建構也并不是簡單的建構,而是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意義協商,不斷進行調整,改進和修正,并且也要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學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影響下進行互動交流。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文化的參與。英國Williams和Burden提出社會建構主義模式有四大因素,教師,學習者,任務和環境。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和影響,是動態發展的。這里的教師,并不是傳統意義上課堂的主導者,決策者,而是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教師根據自己的多年來教學的經驗和對教材深刻的理解把握,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任務。在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處理一系列問題,協助學生學習。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他們通過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行意義協商,建構自己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一個又一個學習任務。教師要為學習者創造良好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非常有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學生敢于說英語,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四因素中的任務是要真實、合理和科學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其他因素進行設置。學生愿意完成任務,并享受這個過程,完成任務之后又能有所提高。
三、社會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為中心,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在文化的參與下進行意義協商,積極互動交流,這一理論在口語中的應用正好可以避免傳統口語教學的弊端。因其強調互動交流,學習口語也是為了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該理論對口語教學和學習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社會建構主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性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等。
1.情境性教學法。情境性教學法即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以及所教授的內容,合理地,科學地為學生創造情景,這種情景是生動有效的。這種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而不再是死氣沉沉,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教師要對情境的設計要采取嚴謹認真的態度,設計的情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貼合學生的生活,創造真實的情景,同時難易也要適中,不能太過簡單,讓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失去興趣,也不能太難,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們望而卻步,而是要讓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進去,而不是不參與或單純看熱鬧。當情景法教學與英語口語聯系起來時,創設情景的氛圍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氛圍要輕松愉悅,這樣學生們才可以毫無顧慮的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才會避免學生因犯錯誤而尷尬,羞于開口。設計的情景要盡量大,各個情景之間要有聯系,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是連貫的,整體的,而非零散片面的。學生可以在以往學習過知識的幫助下,再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梳理知識脈絡。
教師可以運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段進行情景創設。最簡單的是教師通過語言來對情景進行描述,如講解Unit3 Travel journa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描述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并設置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接下來學生就開始研究討論沿江旅行都需要做什么準備工作,如需要攜帶什么物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住宿問題等等。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記憶等。運用語言來描述情景頁面是很便捷省力的。
當然,教師也可以運用道具來進行情景創造。教師自己可以制作教具,學生們也可以自己制作小物件,如Unit5 Music這一課,讓學生們組建樂隊,學生可以自己制作樂器,模擬是樂隊的一員,然后同學們裝扮上,進行溝通交流,如制定樂隊名稱,選擇自己擅長的樂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特長等等。有了這些道具的參與,學生們會感覺到課堂變得十分真實,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容易。
2.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即把學生分成小組,并給予他們共同的目標,學生們為了這共同的目標進行學習努力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有效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法首先要確立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要科學且合理。接下來即進行分組工作,要根據學生人數,性別,學習成績,學習環境,教育資源等各方面因素來確定小組的人數以及小組成員及其扮演的角色。教師在分組時要嚴肅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注他們的成績好壞,還要關注他們的性格,特長等等各個方面,以確保分組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樣合作學習才能良好地進行下去,課堂才能是有效率的。教師還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具有集體責任感,榮譽感,讓學生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都要對集體負責任,每個人在集體中都有價值。每一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努力配合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不可出現學生把任務推卸給別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等不良情況。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密切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表現情況,學生學習的狀態等,并做詳細的記錄,告知學生糾正以及不斷修改自身的教學方案。
四、結語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對整個教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理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課堂口語教學新方法的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學習英語不再枯燥乏味。英語口語課堂不再沉悶,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自主討論交流,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收獲了友誼。
參考文獻:
[1]陳莉.社會建構主義與外語教學[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 19(6):143-145.
[2]宋雪冬.合作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24(4):55-56.
[3]譚滄海,譚海波.社會建構主義視域下教學過程中的主要關系[J].中國教育學刊,2007(1):54-56.
[4]許滿云,方偉.情景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2(1):140-141.
[5]張金橋.社會建構主義教學觀[J].現代教育論叢,20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