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斌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72—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的閱讀教學是學生圍繞教師這個中心來展開學習,都是聽老師來講,缺乏主動參與的過程。閱讀教學旨在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如果僅靠教師的講述,學生無法獲得閱讀技巧。因此,應該讓學生親自閱讀,自己去體會領悟,這樣可以大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提高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生動簡捷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從而快速地把他們帶入創設的學習氛圍中。如在學習《葡萄溝》一課時,在學習課文之前,筆者適當地創設了一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葡萄溝產生向往和好奇心,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積極性。上課伊始,我請同學們猜了一個謎語: 藤兒青青,爬上架架,結出串串小珍珠,顆顆都能甜掉牙。同學們很快猜出是葡萄。接著我說: “香甜的葡萄真誘人! 我國的許多地方都出產這種水果,但產量最高、口感最甜的要屬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溝出產的葡萄,你們想去看看嗎?”這幾句話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筆者滿懷激情的導語,給學生以感染和熏陶,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進入角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在導入后,可讓各組學生輕聲閱讀或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這樣會讓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或大致了解。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及時了解個體閱讀的情況,對個別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單獨輔導講解,搜集學生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作為確定或修正導讀問題設計的參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三、目標定向,明確任務
在合作學習中,首先要有一個被全體小組成員認同的目標,這個共同目標要將每一個成員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為了實現這一個共同目標,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要通過分工合作、資源共享、角色輪換、集體激勵等手段構建和諧有效的學習環境和依賴關系。在閱讀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給定學習任務和目標,讓各小組的成員朝著這一目標努力,明確基本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有時也可讓學生自己討論制訂學習目標。
四、圍繞目標,合作學習
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并結合學生自學階段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或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感到好奇,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發言交流、爭論反駁,形成信息的多向傳遞,充分發揮思維的“共振效應”,引導學生揚長避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參與討論,以傾聽為主,只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以拓展學生思維,將探究引向深入,并介紹各組好的學習方法,達到小組之間的互補互促。
五、匯報交流情況,展示討論成果
在這一階段,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談談解決問題的情況,向全班同學展示合作的成果。各小組可以推薦一名代表主講,集中大家的觀點闡述,其他人可以補充,也可以一個人一個人地進行闡述,全體參與,形式不限,然后由小組探索轉變為全體探索,以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各小組學生信息交流得廣泛,學生的思維不斷相互碰撞,從而開闊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路。
六、點撥引導,協調沖突
經過小組內成員合作及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依然有些問題學生理解得不深入、不透徹,有些重點問題沒有涉及到,這時教師就要發揮主導作用,進行點撥引導、補充歸納,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使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落到實處。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沖突,教師不能為了強調友好與合作而一味指責學生,應鼓勵他們協調解決合作中出現的沖突。
七、品賞誦讀,加深感悟
學生通過愉快的合作、積極的探索,理解了學習內容,領悟了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了文章人物的內心情感,品味了語言的表達藝術。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各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入理入情入境,在讀中加深理解,在讀中加深感悟。
總之,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好奇心、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它不僅是一個教學過程,更為重要的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因其優越性,在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得到深化和完善,這是教學領域內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主題。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