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宙華
摘 要:本文首先對現代圖書館服務智能化發展的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其后,圍繞智能檢索、語義轉換兩個算法類型,以及互動性、個性化兩個系統特點,重點分析了現代圖書館服務智能化發展的可行方向。
關鍵詞:現代圖書館;智能化技術;服務質量
圖書館作為人民群眾知識學習的重要場所,其建設發展必然與社會發展相同步。所以,在“大數據爆炸”的新形勢下,現代圖書館有必要加入到智能化建設的社會大潮當中,通過技術融合、模式變革等方式,實現圖書資源服務的個性化、自動化、終端化,以便為現代讀者提供出更加高質高效的閱讀學習條件。
1 現代圖書館服務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階段,基于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中檢索流程復雜、資源更新緩慢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背景下廣大讀者的知識需求。同時,隨著社會建設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學習,進而對圖書館服務的便捷性與時效性提出了要求。由此,面對新形勢下的壓力沖擊,現代圖書館必須要及時進行智能化發展,實現服務模式、管理模式的優化改革,從而將壓力轉化為機遇,獲取到廣大讀者用戶的長期支持[1]。
相比傳統來看,更加注重智能化技術、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整合,進而達成高水平的數據采集、處理與反饋能力。這樣一來,無論是工作人員的管理時間還是讀者用戶的檢索時間,都將得到明顯縮短。同時,實現智能化發展的現代圖書館服務系統還可達成功能、內容的持續更新與動態完善,實現良好的機器學習效果,進而為讀者用戶提供出個性化、定制化的資源支持,提高現代圖書館服務的用戶粘度。
2 現代圖書館服務智能化發展的可行方向
2.1 現代圖書館服務中智能化算法的應用
算法是智能技術系統實現數據分析與數據處理的前提和基礎。從當前來看,現代圖書館服務智能化發展中應用的算法類型主要有智能檢索、語義轉換兩種。具體來講:
第一,智能檢索算法。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現代圖書館在未來發展中必然呈現出持續增大的信息承載趨勢,進而使得傳統的線性檢索方式逐漸落后于圖書館服務實際的數據處理需求,無法保有穩定、高水平的運行效率。基于此,深層化、網絡化的算法體系,已經成為了現代圖書館檢索方式智能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將理想化、科學化的智能檢索算法應用到圖書館數字系統當中,可根據不同用戶的操作特點,建立起個性化的傾向性分析模型,進而快速、準確地提供出符合用戶興趣需求的圖書資源服務。從當前來看,智能檢索門戶“Mylibrary”和智能搜索引擎“Semantic Scholar”兩種技術皆有良好的算法功能與應用前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它們可圍繞用戶當前檢索的圖書資源結果進行動態分析,進而快速篩選出關鍵性的文本詞條、文章背景等元素,進而提供出內容可靠、涉及全面的圖書資源檢索服務。
第二,語義轉換算法。簡單來講,所謂“語義轉換”,就是把現代圖書館數據庫中各式各樣的數據信息,轉化為標準化的計算機語言。實現這一算法功能的應用發展,有助于現代圖書館館藏資源具備更高水平的系統適應性與處理高效性,進而提高現代圖書館服務的整體水平,賦予用戶以更加標準高質的應用體驗。現階段,部分西方國家已開發研究出了成熟的語義轉換系統,如加州大學的“Semantic DL”。但反觀我國相關領域,語義轉換算法的研究仍處在建模階段,且在人才、資源的投入上存在迫切需求。由此可見,在我國現代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當中,智能語義轉換算法的自主開發與實踐應用仍然任重而道遠[2]。
2.2 現代圖書館服務中多元化特點的實現
現階段,我國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在用戶管理、資源管理、信息處理等多個方面表現出了落后性,已無法完全適應當前快速變化的社會潮流。因此,現代圖書館服務在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從服務功能、管理功能的互動化、個性化變革入手,致力于實現出新的優勢特點。具體來講:
第一,在智能化發展中實現互動性特點。人機交互是智能技術的發展主題,也是現代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方向。首先,互動性特點體現在智能系統與圖書館工作人員之間的交互上。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量級將得到顯著減少,工作效率也將得到有效提升。在智能化技術的支持之下,用戶數量、熱點詞條檢索量等數據信息將得到動態管理與整合分析,并在系統后臺中自動生成相應的變化曲線和權重表格。這樣一來,圖書館工作人員便可直觀、準確地掌握各數據信息的現行狀態與波動規律,進而把握圖書館整體的服務水平,并實施出針對性的服務調整辦法;其次,互動性特點體現在智能系統與讀者用戶之間的交互上。在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現代圖書館系統必須要同時具備不同交互方式、不同交互載體的滿足能力。一方面,應保證響應指紋識別、面部識別、賬號輸入等多種用戶登入方式以及語音輸入、關鍵字輸入等多種信息采集方式,以此滿足用戶不同需求下的操作需求。另一方面,應實現移動終端、計算機設備、實體圖書館平臺等多種設備載體,為用戶提供出更加便捷化的資源服務支持。
第二,在智能化發展中實現個性化特點。首先,個性化特點體現在數據信息的采集上。智能化的現代圖書館應具備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信息采集能力。以讀者信息為例,靜態信息即某讀者的資源借閱量、借閱類型、借閱市場等,動態信息即某讀者在享受服務過程中動態變化的操作習慣、閱讀特點等。通過實現這兩類信息的全面采集,圖書館系統便可圍繞該讀者構建出個性化的信息庫,并據此為其提供出針對性的服務支持;其次,個性化特點體現在數據信息的篩選上。由于用戶的借閱行為具有一定隨機性與碎片性,其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記錄并非完全具有應用價值。所以,在現代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當中,應不斷提升數據統計能力的完善程度,致力于達成高精度的信息篩選水平。此外,還可在圖書館的主界面中設置出讀者反饋模塊,引導用戶自主實現偏好信息的篩選,從而進一步降低個性化信息的篩選難度;最后,個性化特點應體現在數據信息的管理上。為了強化現代圖書館推送服務的個性化與準確化,智能化系統還應根據不同用戶的借閱時長、借閱種類、注冊日期等信息建立起模型群,實現讀者用戶的分類管理與差異服務。通常來講,可按借閱市場、注冊日期將用戶劃分為低、中、高、特等不同等級,也可按借閱種類將用戶劃分為文學愛好者、藝術愛好者、科學愛好者等不同種類。
3 總結
分析可知,在新的時代形勢下,人民群眾的閱讀習慣、服務需求都發生了巨大變革。此時,為了降低工作人員的管理壓力,同時也為了達成圖書資源服務與現代社會發展的靈活銜接,現代圖書館應積極結合智能化技術,構建出個性化、交互化的服務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吳云.“智能媒體”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8):157-158.
[2]廖葵莉.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的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37(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