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紅
摘 要:在傳統貿易持續萎靡的情況下,跨境電商作為一種能夠突破傳統貿易時間和空間上限制的一種商貿模式,發展規模突飛猛進。跨境電子商務為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提供了新的平臺,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門檻,進一步促進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跨境物流、通關等方面都得到了扶持,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目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傳統產業通過跨境電商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結合,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國傳統產業解決產能過剩,深化供給側改革;而且有利于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傳統產業;跨境電商;產業轉型
1 引言
受國際經濟下滑和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傳統貿易持續萎靡,我國近兩年的出口貿易額有所下降。而跨境電商的出現提供了一種對外貿易的新模式,可以從表1看出:近5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逐年上升,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渠道。在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達到6.7萬億,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7.57%。傳統產業開展跨境電商不僅能夠有效深化供給側改革,還能提高企業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并且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聚集了各種信息,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尋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降低成本,實現柔性化生產和個性化營銷。
而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我國跨境電商提供了很好地發展環境。在2015年我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之后,我國相繼出臺了諸多政策來扶持“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目前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關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止到今年5月,我國已經與43個沿線國家發布聯合聲明或公報,并且簽署了涵蓋經貿合作、旅游合作、科研開發等多領域的合作文件。在全球貿易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里占比由25.4%上升至25.7%,其中東南亞國家占比最高。部分情況如表2所示。
在實體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大多數傳統企業存在著產能過剩、產值不高、利潤過低的尷尬局面。并且傳統企業由于土地、工資、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的上漲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而傳統企業對于技術研發投入不高,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突破傳統貿易限制的交易方式,已經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重要力量。并且跨境電商可以成為“網上絲綢之路”,不僅傳統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2 “一帶一路”倡議下傳統產業發展跨境電商現狀與問題
在跨境電商的模式中,貿易雙方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找到合作對象,進行直接溝通,這就改變了傳統外貿方式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縮短了整個交易的供應鏈長度,提高了企業供應鏈的靈敏度,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加快了企業資金的周轉,降低了傳統企業參與外貿的門檻。我國跨境電商雖然市場廣闊,需求量大,發展快速,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相關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因此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 傳統企業的管理者對跨境電商模式缺乏認識
根據近年調查數據統計,大多數的傳統企業管理者存在著盲目開展跨境電商模式的問題。傳統企業管理者往往只是看準了目前跨境電商是市場的一個新熱點,就盲目跟風擠入其中。實際上他們對于如何開展跨境電商缺乏認識,并且多數管理者往往更傾向于原來的固有渠道作為發展方向,即使公司已經選擇開展、應用跨境電商,但是對于開展跨境電商的模式上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的投入都很有限。
2.2 供給的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監管體系不完善
跨境電商模式雖然降低了傳統企業開展外貿的門檻,但是也因此帶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供應跨境電商平臺的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這已經成為跨境電商目前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據了解,在跨境電商平臺上供應假冒偽劣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經常發生。這種行為不僅會對企業以及相應的電商平臺的公信力、知名度受到極大的破壞,而且經常導致國際貿易糾紛。并且由于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海關監管以及檢驗檢疫等方面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給海關監管方面增加了幾何的工作量。
2.3 沿線省份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紅利的釋放效應存在區域差異
由于東西部各沿線省份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各區域對“一帶一路”政策實施、利用存在極大差異,而這種使用上的差異會極大影響跨境電商的發展和優惠政策的充分利用。在電子商務發展較為成熟的東部沿線省份,能夠完全有效的利用政策培育跨境電商產業,而電商發展較為落后的西部沿線省份于對政策的應用和把握就普遍不如東部沿線省份充分。
2.4 當前我國貿易法律體系不完善
跨境電商仍然屬于一種比較新興的對外貿易模式,與傳統貿易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貿易法律已無法滿足跨境電商的制度需要,但目前我國對于跨境電商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而且跨境電商的交易雙方往往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都有所不同,對于海關和稅收有不同的管理。因此在跨境貿易的時候經常會產生一些貿易糾紛,無法得到合理解決。并且由于目前國內對于跨境電商稅收方面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使得一些不良企業采用混淆自購產品與代購產品的方式逃避關稅,導致國家稅款流失。傳統的書面合同對于跨境電商已不再適用,在進行跨境電商交易的時候往往需要簽訂電子合同。但電子合同存在易編造、易篡改易丟失等風險,相關法規的不匹配與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已然成為我國跨境電商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
2.5 物流問題
跨境物流相對于國內物流來說更為復雜,因為跨境物流涉及到跨境貨物的存儲、海關、信息等諸多環節。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跨境物流成本在跨境電商模式中總成本的10%到20%左右。跨境物流成本已經極大地壓縮了傳統企業的利潤空間。國內物流企業在國際物流方面仍處于較低水平,覆蓋范圍、海外倉儲、信息處理等都不太完善,仍需國際物流公司進行轉運,這就降低了商品流通速度,容易丟包,并且造成供應鏈斷裂。我國與沿線國家的鐵路標準不統一,基礎設施不配套,是影響跨境物流發展的另一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