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閱讀;情感;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48—01
語文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且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語文又是比較基礎的學科。該學科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從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接下來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就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借鑒。
一、豐富閱讀方式,有效積累知識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完成,因此,教師想要擴展閱讀教學的途徑,還應該在教學中不斷豐富閱讀的形式,從而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漸積累知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此外,榜樣對學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樹立閱讀榜樣,讓學生學習到相應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在進行課內閱讀訓練時,教師也不應該忽視課外拓展閱讀,并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在教學《花鐘》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花的圖片引入新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花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花兒叫什么名字,看誰見識比較廣?”有學生興奮地舉手回答:“老師,我認識這種花。它叫櫻花,雖然說西北地區并不常見,但是它卻十分美麗。櫻花有好幾種顏色,比較常見的是粉紅色的。”在這位學生的描述下,其他學生也逐漸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此外,在進行朗讀與探究文章主旨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文章,但是需要大家留意一下,在朗讀中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現象?請給大家總結一下。”之后,學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朗讀。在朗讀后,有的學生舉手回答:“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哪種花,它們基本上都是在整點的時候綻放,這也太神奇了吧。之前我一直認為花兒的開放是毫無規律可循的。”由讀而思,這位學生就打開了思維,激發了最大的學習潛能。而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潛力,這也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具有綜合性、人文性、基礎性特點。為此,教師應結合語文學科特點,緊跟時代的步伐,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每時每刻都處于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這樣更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和教師進行情感上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與溝通意識,這也能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地實現教師教學的目標。另外,在學習知識與進行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加深對文章情感與內容的理解。如,在學習《泊船瓜洲》時,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讓學生體會這首詩表達的情感,即思鄉之情。還可以給學生切身感受,通過創設相應的思鄉情境,達到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效果,這樣更能增強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夯實課堂訓練,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
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是課堂,且課堂教學的任務比較重、時間緊,因此教師也應創新課堂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考與運用能力,無形之中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而課堂訓練一直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環節,也是必要的環節。課堂訓練也能直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又能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把握與鞏固所學知識。但是課堂的訓練還應控制一個“度”,切不可超出學生能承受的范圍,若教師進行毫無節制的訓練,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以《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地圖進行教學:“今天的課與以往有所不同,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去旅游,同學們知道我們旅游的目的地是哪兒嗎?”學生們齊刷刷地回答:“西沙群島。”緊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西沙群島的地圖,學生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總而言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是體現語文課程價值的必經之路。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發揮語文教育的最大價值。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