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就中班幼兒在表演游戲時存在的問題,提出“互動式介入指導為主,隱性式介入為輔”的有效策略,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
關鍵詞:中班;表演游戲;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73
一、中班表演游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愿意按角色表演,角色意識不強
《小羊和狼》表演游戲中,幼兒們存在爭搶頭飾、拒絕角色等現象。由教師介入,才開始漸漸進入游戲的計劃、協商階段,在表演過程中,幼兒對于自己首選的角色,或表演獲得教師肯定的角色,甚至對某個角色的偏好,表現出角色意識不強,不愿意更換角色的情況。
(二)游戲的主題意識差,需要在教師提醒下達成
中班幼兒會因為喜歡頭飾、道具而隨意自我玩耍,忘記游戲的主題目標。幼兒們會為了選擇不同動物需要的場景材料耗掉整個表演游戲時間,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滿足于最后成功的階段,迫不及待地越過前面的情節,以戰勝大灰狼為樂。 從游戲觀察中可以發現:中班幼兒的嬉戲性角色行為占了一半多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中班幼兒的游戲特點——主要目的是自娛自樂,主題任務意識不足。
(三)角色扮演以一般性表現為主,以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
觀察《狼和小羊》表演游戲可發現,對于表現角色特征的行為,多數幼兒只是隨意簡單地表演,比如狼,在幼兒的動作里完全沒有兇惡的樣子及粗聲粗氣的語調;小羊的緊張與害怕也只剩下平淡的語言及單一的喝水動作。雖然情節都在,卻缺少表演的味道。缺少了投入的情緒,游戲就缺少快樂的調料了。
(四)無法突出角色特點,進行創造性地表演
表演游戲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游戲,是要根據對游戲內容、人物角色、作品情節的了解,在表演中進行語言和動作上的想象,創造性地表現故事內容。中班幼兒由于年齡限制,對于問題的解決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意識。表演游戲需要豐富表演的教育價值,應該把表演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表達方式。在具體表演時調動多種經驗并運用多種感官,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動作表現、交往能力、審美和創造能力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協同發展。可以 “互動式介入指導為主,隱性式介入為輔”為指導策略。
二、有效開展表演游戲的策略
(一)多渠道互動引發幼兒增強對角色的理解與認識,鼓勵幼兒互換角色
1.與教師的互動。教師應參與到游戲表演中,充分運用動作和表情來引導幼兒。同時,教師還可以拓展,讓表演過程的情節演繹得更豐富。在教師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間的互動會更頻繁、生動。例如在游戲表演結束后,讓幼兒討論“你覺得老師哪個地方演得最像大灰狼,哪些地方還不夠好?你能幫幫老師嗎?”幫助幼兒建立起表演意識、角色互換的機制,提升表演能力。
2.與材料的互動。各種頭飾與道具是幼兒參與表演游戲的橋梁。在表演游戲的推進過程中,為各個角色添加些小道具,讓幼兒保持對不同角色的新鮮感與好奇感。在《小羊和狼》中,為小貓小狗添加小尾巴,為老狼添加大尾巴,讓幼兒對角色有更生動的理解,從而借助對材料的新鮮感,達到對角色的表現樂趣。
(二)多形式表演渠道,讓幼兒們充分體驗表演中游戲的樂趣
1.在固定的時間和區域進行表演活動。除每周有一個下午的表演游戲外,有每天的早、午接待的表演區活動,還有每天戶外活動的表演角活動,每個主題故事表演時間不少于一個月。使幼兒有大量的時間游戲和扮演各種角色。
2.給生成的表演活動提供時間和時機。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中與表演游戲角色有關的知識進行相應的延伸,除掌握動作及相應技能外,還能通過環境的創設引導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加深理解,增強其藝術表現能力。
(三)多觀摩欣賞,樹立榜樣,讓表演的細節更到位
在表演活動中,需要教師來細心觀察并耐心引導,以逐步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捕捉表演游戲的一般規律是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其獨立自主地協商磨合,允許幼兒探索與討論,尊重他們的各種理解與表現,不進行過多的約束與干預,耐心等待幼兒的表演從一般走向生動,從粗糙走向精致。
(四)多有效點撥拓展思維,讓表演游戲與眾不同
有效的點撥,就是要在幼兒的表演活動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做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小羊和狼》中,狼的動作夸張、聲音粗獷,被打敗時要表現得幽默,這樣的動作表演易于模仿,很受調皮活潑的男生歡迎。而小羊的形象則是楚楚可憐的,容易引起女生青睞。要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情境和氛圍,因為幼兒們總記不住每種動物是如何與大灰狼戰斗的,教師就要分析動物們保護自己的方法,并以此來類比。允許幼兒自己想象如何讓動物們用自己的拿手本領來對付大灰狼,從而使表演游戲過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有了更多個性的空間。
用“互動式介入指導為主,隱性式介入為輔”的指導策略使教師學會觀察幼兒的表情、言行,判斷游戲過程的需要。重點觀察幼兒參與游戲的自主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關注并判斷幼兒的個別需求,持續、全方位地助推游戲活動有效、順利地開展。雖然表演游戲只是一種游戲,但它可以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發展,有著很高的教育價值,可以讓幼兒放松自由的游戲,大膽創新,也就能讓幼兒更有興致地參與游戲,教育的效果和意義才能隨之產生。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許曉蓉.我園的幼兒表演活動[J].幼兒教育,2012(Z4).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王錦玉(1970.4— ),女,漢族,福建福清人,一級教師,幼兒園園長,研究方向: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