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東 楊玉敏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頂層設計和政策扶持的基礎上,需要大量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作為保障。在當前農村教育環節薄弱的情況下,面向成人、基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的遠程教育對于提高農村人力資源質量,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人力資源開發;信息技術;遠程教育
基金項目:國家開放大學規劃課題“開放大學建設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Q0080A-147Y)。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經濟學把資源作為一切物質財富創造活動的基礎,而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隨著現代科技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人力資源的質量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重要。
1 農村人力資源現狀
在我國,農村教育培訓環節薄弱,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手段,破解傳統教育空間、時間相對固定的瓶頸,構建基于問題導向的靈活的遠程教育體系,推動農村人力資源有效開發,則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設立雄安新區。新區規劃范圍共涉及29個鄉鎮557個村125萬人。雄安新區建設無疑對人才引進和原住民素養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雄安新區原住民的綜合技能,使他們盡快適應新區的產業發展,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工程。
1.1 思想意識亟待提升
雄安新區內漁民、農民面臨角色的轉變。雄安新區三縣經濟欠發達,經濟中農業占比較大,居民多從事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新區的建設給當地居民的就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如何實現當地漁民、農民在思想意識上完成角色的轉變,需要重點考慮。
1.2 原住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雄安新區傳統上處于教育發展相對落后地區,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技能培訓、就業培訓、居民素養提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1.3 培訓體系不健全
2017年,河北省印發了《雄安新區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17年底,組織10000名有培訓需求的原住民參加就業創業培訓;2018年起,大規模組織就業創業培訓,使有培訓意愿的原住民每年都可以參加一次培訓。但是,實現新區居民的華麗轉型僅憑以上培訓遠遠不夠,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遠程教育以其靈活、高效的特點,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是多快好省進行技能培訓,實現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
2 遠程教育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分析
新世紀以來,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育迅猛發展,在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時代大背景下,遠程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更加明顯的顯現出來。例如教育部組織、全國電大系統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作為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遠程教育工程,憑借完整的系統、豐富的教學資源、良好的遠程教學平臺等諸多方面的優勢,為我省農村培養了一批“上得起、學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的農村大學生并使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
2.1 遠程教育適應成人學習需要
雄安新區成立之前,三縣居民都有各自的特色產業,面對著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個人素養提升的需求,原住民的學習培訓首先要解決成人學習的困難。教學靈活、內容實用的遠程教育可以滿足職業成人邊工作邊學習的需求,校園、教室和教師的概念隨著越來越多生動高效教學軟件的出現,而重新定義,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泛在教育正在興起。遠程教育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式越來越被成人學習者所接受。
2.2 遠程教育滿足學習者的個性需求
雄安新區原住民的學習需求千差萬別,個性化教育的要求成為對教育培訓的最大訴求。遠程教育的雙向交互和數據庫管理技術保證了學員的個性化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完全自主地選擇課程、學習時間、地點等。每個人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課程表,學習的自主性、個性化和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遠程教育不可避免地將從邊緣走向中心。
2.3 智能化學習平臺與海量學習資源有利于創新學習模式
提升原住民的素養,要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進行多維度培訓。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的更大優勢在于互動連接,學習者除了看和聽,還可以通過參與實際的模擬操作,迅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技能。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使教與學進行全方位的雙向互動交互。 網絡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多媒體和交互性,文字、聲音、圖表、影像、動畫等,形式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特別是大規模的開放在線課程的應用(MOOC),實現了資源的海量存儲,可以根據不同學習者的需求,推送適合的學習內容。
3 以雄安新區原住民素養提升為例,探索構建服務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遠程教育體系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大量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遠程教育適逢其時,因此,遠程教育培訓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受眾群體,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轉型以及居民素養的提升,創新體制機制,因地制宜,為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3.1 摸清底數,確定需求
據了解,目前雄安新區培訓方式多以線下為主,遠程教育培訓體系還沒有形成。針對雄安新區原住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層次參差不齊的特點,要多方了解學習需求和崗位需求,確定合理的培訓方案。第一,要開展適應性培訓,要以基本權益維護、安全勞動保障基本知識、城市生活知識為主要內容,使新區群眾適應農村到城市角色轉變。第二,加強心理輔導,減少原住民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排斥,盡快融合。第三,開展儲備式培訓,可以圍繞建筑、保安、環保、家政、物業和旅游服務等方面,使其至少掌握一項就業技能。第四,根據行業、產業的新進展和新變化,及時更新培訓內容,吸收、引進國內外各類優質網絡課程資源,為平臺開發、資源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3.2 打造平臺,智能培訓
智能化教育培訓平臺是實現遠程培訓的基礎。平臺要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充分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使平臺的運轉更加高效、便捷。平臺建設要遵循遠程教育規律,通過教、學、管、考、服一體化設計,構建開放靈活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模式,優化用戶體驗,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全面的遠程培訓服務體系。平臺設計應滿足學習者多種學習形式的需要,可以是PC端學習也可以是移動端學習,實現PC端與移動端的無縫對接。智能化培訓平臺還將有利于實現對培訓過程、考核結果和證書的管理,規范培訓行為,保證培訓效果。
3.3 資源共享,節約成本
圍繞新區建設初期急需的技術型、服務型人才的需要,發揮京津兩地在人才和資源方面的優勢,按照節約成本、開放共享、綠色發展的原則,通過資源購置、共建、共享,整合京津冀三地高校及培訓機構優質資源,通過自建的方式打造一批符合雄安新區建設需要的特色資源,建立數字化學習資源庫,以滿足遠程培訓多層次、多樣化的需要。
3.4 開放辦學,靈活機制
針對雄安新區原住民對專業技術的需求,以及素質提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打造高效、便捷的遠程教育培訓體系,探索建立開放、靈活的辦學體制機制。既可以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企業遷移等帶來的職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需求問題,又可以解決新區原住民就業創業培訓的迫切需要,從而提高服務雄安新區居民素養全方位提升的能力。
3.5 因材施教,精準服務
精準培訓是做好遠程教育培訓的關鍵。發揮網絡培訓個性化服務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定向培訓和訂單培訓,實現精準培訓。在充分摸清新區原住民培訓訴求基礎上,因材施教,利用優質的網絡資源,優先安排就業意愿迫切的群眾參加遠程技能培訓。對于技能型培訓可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通過靈活學習方式,盡快解決企業用工需求。遠程技能提升培訓,可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又能提高技能水平、收入水平和就業穩定性。適用于有一定職業技能基礎的人員。
3.6 互動教學,提高效果
針對農民文化基礎薄弱、對實用技能需求又比較迫切的特點,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現代遠程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緊密結合當地農村的產業特色和實際需求,優化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學習成果認證評價體系,探索學歷繼續教育與技能提升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強化互動式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也最為突出,但我們同時應該看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互聯網+教育”為主要特征的遠程教育,憑借其快捷、便捷的優勢,必將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在推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質量提升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萬曉凡.農村經濟組織面臨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縱橫,2017(8):20-21.
[2]于瑛.精準培育: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J].北方經貿,2018(6):6-8.
[3]呂開明.探索農村經濟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新模式[J].企業天地,2014(1):73.
[4]陳科,董香君.成人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3):5-10.
[5]陳佩峰.鄉村振興戰略視覺下的電大遠程教育模式創新與實施策略研究-以吉林省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106-107.
[6]續芳.微課納入老年遠程教育體系推動“互聯網+”時代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4):93-96+114.
作者簡介
韓曉東(1970-),男,河北廊坊,工程碩士,副教授,主要開放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