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業偉 王海濤
我國森林的分布十分廣泛,作為一種最重要的綠色資源,森林資源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實現發展的重點內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比較淺薄,在發展林業過程中,較多采用植樹造林和林木砍伐同步進行的措施,雖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發展下去,導致林木資源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另外,因林木栽植后,成長過程較長,無法及時彌補被伐掉的林木,綠化面積縮減,進而破壞環境。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大營林生產管理的意義、營林生產管理現狀,并提出了加大營林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林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措施,為做好林業生產管理提供經驗參考。
1、加大營林生產管理的意義
在新時期,社會如何得到發展、怎樣發展,是人們重新思考的一個問題。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再次指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人們對發展也有了新的認識,既要謀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又要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權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已經成為主旋律。加大營林生產管理,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在具體林業管理工作中,幫助林業產業更快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生產方式的轉變,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最終取得經濟和自然共贏的成果。
2、營林生產管理現狀
①林業培苗生產發展和林種基地建設無法滿足營林工程的需求
目前我國林業產業面臨的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育苗進度和基地建設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育苗技術落后、研發基地數量比較少,同時,已有水平培育出來的苗木,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質量水平參差不平;且品質數量較少,降低了林業產品的豐富性,無法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除了技術或基地等硬件條件之外,林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不高,也是導致林業產品供不應求的另一大主要原因。管理人員因做出錯誤的決策或者栽植過程不科學都會導致苗木以及林木的成活率、生產率的下降,進而導致最終的產品質量不達標,嚴重影響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②營林生產管理缺乏市場意識,管理不精細
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林業產業在管理方面也積極做出了改進,但是,缺乏市場意識,依舊是很多林業管理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市場意識淡薄會導致管理方式不夠精細,粗放的管理方式可能會在一個特殊的時間內一定的收益,但就長遠發展而言,會阻礙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這種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忽視產業的結構建設,只重視眼前利益。將長遠利益拋諸腦后,也就無法進行長遠規劃,實現不了長遠經濟效益。另外,技術方面的欠缺也是導致管理不夠精細的重要原因。技術不能為產品提供服務、無法研發出成活率較高的苗木,其轉化率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最終導致林業經濟效益比較低下。
3、加大營林管理工作力度提高林業生產綜合效益的措施
①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要實現“生態興、文明興”的和諧發展局面,就需要在林業管理工作方面積極做出改進。在以往,評價營林管理工作的效果時,通常以實際的造林面積為工作評價標準。盡管這種方式是進行評價成果時考慮的一項主要內容,但這種評價標準是不科學的,營林生產的價值無法真正體現出來。因此,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做好營林工作的首要任務。比如,可以采用生產成活率或生產量為評價基礎,或者將造林面積、成活率、生產量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建立評價標準;植樹行為要有計劃性和科學性,杜絕盲目植樹,減少資源浪費,將損失降至最低。經過對評級標準以及相關管理細節的細化,幫助林業生產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其更加合理與科學。
②加強育苗基地建設,強化技術研發
林業與農業一樣,要實現優質高產,就需要選用良種。東豐縣境內各個林區設置了林業技術推廣站,在技術站工作的技術人員咋總數為226人。這些技術團隊為優質苗木的研發做出的積極的貢獻,將更多優質樹種,比如紅松、杜松、落葉松、繪柏等推廣到更多的地方進行種植,提升了林業產量。但就總體而言,基地建設與技術研發力度依舊不夠強。因此,要根據現有的政策,加大林業基地建設,積極與林業專家合作,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上,實現突破,培育出更加優質的林苗。比如與專業高校合作,設立研究培育室,為培育優質苗木提供良好的環境。
③提高生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除了做好技術方面的改進,還需要落實對管理隊伍的再教育和培訓工作,讓管理人員在培訓過程中掌握最新林業知識,了解市場的供需情況,為后續營林管理工作奠定基礎。當前,林業方面的從業人員,數量很少,具備管理素質的人才更為稀缺。導致這一情況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夠健全,尤其是激勵機制方面的不完善,導致人們沒有工作熱情,所以,林業方面的人才一直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因此,除加大教育培訓工作外,還應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進入林業行業,這樣才能提升營林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
④加強對低產林的改造
積極組織林業專家和生物專家,對林業技術人員實施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根據地區自然環境,強化地產林的改造,促進林業產業與市場發展更加吻合。目前,東豐縣已經實現改造的林業產品,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藍莓產業、金紅蘋果、榛子產業等高產林業產品已經實現了示范基地的大面積生產,甚至成立的合作社,有效推動了營林管理的有序發展,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共贏發展。
綜上所述,加強營林管理力度,是提高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在評價標準、基地建設、技術研發、管理人素質等多方面實現深化改進,同時,要根據地區環境,對地產林進行改造,提升林業產品質量,促進林業產業的穩定發展,助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作者單位:1.136300吉林省東豐縣橫道河林場;2.136300 吉林省東豐縣國有林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