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超 吉立賓
摘 要: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體是學生,空間是校園,包含內容豐富的活動。高職院校的班級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是道德教育和文明建設的雙重體現,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內容,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文從構建高職院校大班教學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為切入點,結合價值觀的培養,分析了班級文化的內容及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主要通過建設完美的學習環境,從外部感染學生,讓其塑造自我個性,提升心理素質,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形成正確的三觀[1],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尤其是大班。班級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大班教學文化建的內容
1.1 教室文化
良好的教室文化會提供良好的教學活動,設施整潔也會使師生心情愉悅、優美的教室環境會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優良的學風,這些都會給學潛移默化的改變,給予教育和啟迪,更加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
1.2 班級制度文化
一般情況下,班規都會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特點,在校規校紀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全班同學所認可的具有本班特色的制度。班規的制定對于班級同學約束,大學生的文明素質都是一個有效的保障。
1.3 班級行為文化
班級的行為,主要是學生在校期間,上課,交流,班級活動、學校活動等一系列日常形成的,具體表現了大學生準則和學生風貌。
2 大班文化體系建設
2.1 建立班級制度。班級人數眾多,要保證學生的安全需要有一個健全的制度
1)以校規校紀為基礎。班規的制定需要參照學校的政策,保證在憲法范圍之內。
2)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一個班級有多個學生組成,都有不同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好,自我約束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基礎較差,自制力較差,就要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班級制度,保證班規的順利進行。
2.2 宣揚高尚的班級精神
班級精神文化是無法觸摸的,單它實實在在的存在。班級文化主要是通過渲染力來提高學生,培養他們正確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
2.3 重在參與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鼓勵每一名同學都參與進來,從班規制定中讓學生感到主人翁的感覺,培養自己的理想信念的,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通過參與活動,增強學生間的友誼,減少矛盾的發生,讓每一個都愿意奉獻班級,愛護班級,增強班級凝聚力,同學自愿更好的建設班級文化。
3 文化建設對價值觀的重要性
文化建設的促進價值觀的形成。價值觀是遵循一定發展規律的,主要受外部和內部的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價值觀念總是動態的,形成后體驗的結果又作用于本體,如此循環往復,逐步形成較為固定的價值觀。從以上形成過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在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引導其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時,要循序漸進,注意以下幾點;
1)實踐促進價值觀形成。它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2],他是孕育并促進價值觀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正確價值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當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初步形成之際,如果在實踐中去體驗,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肯定,便會產生愉快的體驗,從而加強和深化了原認識,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善于運用體現時代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著名專家教授、學校的老校友、優秀學生代表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對比的教育方法,比較適合大學生。容易在典型案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觀[3]。
3)社會氛圍的影響力。樹立起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引導的合力,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年集體主義價值觀形成的社會氛圍。
4 總結
高職班級文化建設也是一個系統文化,對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意義作用。我們應該從學生、學校、社會各方面進行培養,高質量完成班級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小樂.網絡文化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8(28):242-235.
[2]郭長義.青年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研究[J/OL].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
[3]徐娛,沈婷瑋,李慧君.不同層次護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差異探析[J].考試周刊,2018(85):3-4.
作者簡介
沈超(1987-),女,漢,碩士研究生,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