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公共政策制度改善殘疾人生活困境,提高殘疾人生存質量,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河北省從2012年開始提出并著手執行兩項補貼制度,旨在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河北省兩項補貼制度的創新點,然后深入分析兩項補貼制度的亮點。以期能夠充分借助于兩項補貼制度完善社會公共事業管理,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態和困難,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關鍵詞: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創新點;亮點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提出,填補了殘疾人福利制度存在的空白,聚焦殘疾人群體生活,保障殘疾人家庭和諧。兩項補貼制度主要是針對生活困難及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態,滿足殘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因此通過對兩項補貼制度的研究,能夠顯著改善殘疾人生活困難,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1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多次強調對殘疾人權益的保障,關注特殊困難群體,尤其是重度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身上優先落實殘疾人補貼,殘疾人社會福利屬性十分鮮明,針對殘疾人的補貼制度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中,逐漸實現生活補貼的全覆蓋,在低保基礎上增加30%,基數部分由低保支付,剩余有中央財政補貼支付。推動殘疾人生活補貼逐漸向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看齊,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投入中西部地區[1]。殘疾人護理補貼和殘疾等級相關聯,對一級和二級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如上海市對于重度無業殘疾人入住專業養護機構,可以提供700元/月的補貼。目前全國職工工傷護理費用已經達到平均1000元/月,根據不同等級進行支付。根據這一比例,對殘疾人不同等級提供不同程度的補貼。
如河北省在2016年全面落實重度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的生活補貼制度,明確要求自查,推動補貼資金的發放。河北省各市逐漸提高了生活補貼標準,從55元/人/月增加至66月/人/月,護理補貼從50元/人/月上漲至60元/人/月。也有部分地級市將生活補貼擴展至三級和四級殘疾人,從一級殘疾人到四級殘疾人都能享受生活補貼。
2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亮點
2.1 拓寬補貼受益人范圍
目前河北省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政府而言,集中社會資源幫扶弱勢群體。對于殘疾人而言,補貼并不能覆蓋所有花銷,但是能有降低一定經濟壓力。根據河北省各城市財政狀況完善補貼制度,更需要關注殘疾人實際生活需要,從資金上緩解殘疾人生活壓力,由于不同等級殘疾人員對于補貼要求不同,要根據救急難、保重點原則進行補貼。
2.2 加強內部監督
河北省灤平縣民政局針對殘疾人補貼制度的執行細化監督指標,對工作人員分配監督職責。民政局和殘聯聯手建立殘疾人補貼數據庫,將全縣殘疾人相關數據錄入數據庫。通過抽樣調查方式把控數據庫精準性,將無法達到殘疾標準的殘疾人消除補貼資格,從數據庫中刪除。民政局每月對補貼發放情況進行一次審核。縣殘聯及時對殘疾證的發放進行審核,重新審查殘疾人等級資格。安排工作人員定期走訪殘疾人,保證補貼政策得到妥善落實。為保證殘疾人對補貼政策的了解,需要定期組織殘疾人及其家屬進行宣教活動,普及補貼政策,提高殘疾人及家屬對民政部門的服務態度。
2.3 完善資金投入機制
努力發展河北省經濟水平,增加財政預算,處理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之外,逐漸挖掘福利彩票公益基金和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的潛力,著手建立專項保障基金,政府要積極利用當前政策保證補貼到戶,經濟收益到人。目前兩項補貼資金來源于財政單位,需要對省級財政補貼進行調整,傾斜于貧困鄉鎮,調動地級市和縣級市財政積極性,緩解財政壓力。不可否認的是,不同地區財政能力存在較大差距,一些貧困縣和貧困鄉財政壓力較大,補貼資金將給財政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省政府需要對各地級市財政情況進行考量,進行統一規劃,能夠加大補貼力度,有效緩解當地財政壓力。
2.4 著力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通過對兩項補貼的宣傳,有助于推動民政部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走訪企事業機構,進行宣傳,吸引社會企業投入慈善資金,幫助殘疾人。如利用愛耳日、愛眼日等殘疾人節日,舉行主題活動,讓社會企業到殘疾人家中幫扶,能夠招募補貼資金,更能動員媒體力量,宣傳慈善事業,讓更多社會群眾認識慈善,為慈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部門積極配合,對慈善企業提供一定稅收減免優惠,讓更多企業關注慈善事業,能夠對殘疾人捐款捐物,增加補貼資金的來源。政府部門可以出面表彰慈善企業和人士,重視廣大群眾的力量,推動殘疾人助養事業的發展。
2.5 整合社會服務資源
目前著重針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個,充分借助社會助殘服務資源,除了兩項補貼之外,整合社會資源,提供給殘疾人幫助。殘疾人托養機構負責對殘疾人群體進行生活照顧,農村很少有殘疾人托養機構,給殘疾人提供起居服務[2]。因此各個鄉鎮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在鄉鎮建設居家助養機構,給殘疾人提供服務。招募待業人員,接受專業護理培訓,不僅能夠豐富農村產業結構,給農村居民帶來額外經濟收入,也能給殘疾人提供一定護理服務,提高社會服務水平。
2.6 支持殘疾人培訓
兩項補貼不僅給予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更引導民政部門關注殘疾人綜合素養,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供給殘疾人生活補貼,不如培訓殘疾人生存技能,挖掘殘疾人潛能,讓殘疾人能夠提高自身素養,實現再就業。針對殘疾人的等級和實際情況,為殘疾人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將各個村莊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整合起來,構建產業鏈,實現再就業。安排民政工作人員到殘疾人家中走訪,統計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的殘疾人人數,制定培訓方案和渠道。根據當地資源情況和市場需要,可從手工業、電商、農業等領域著手,引導殘疾人挖掘就業潛能。
要重視對殘疾人網絡應用能力的培訓,跟隨社會發展進程開拓殘疾人再就業渠道。如和網店店主建立合作,組織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組成客服團隊,為網點提供客服服務,讓殘疾人能夠在家里工作,創造勞動收益。不僅為網店創造收益,解決網店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能夠改善農村殘疾人經濟情況,增加殘疾人就業渠道,提高殘疾人生存能力,改善殘疾人的經濟困境。保證殘疾人能夠從職業培訓中收益,保證殘疾人培訓順利進行,改善殘疾人生活困難,提高兩項補貼制度的社會效益。
3 結論
綜上所述,經過多年實踐,民政部門不斷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提高兩項補貼標準,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滿足殘疾人生活需求。在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中,不斷拓寬補貼受益人范圍,加強內部監督,完善資金投入機制,著力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支持殘疾人培訓。通過總結實踐經驗,完善兩項補貼制度,提高社會福利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平,陳永強.河南長葛:實招實策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運行[J].中國民政,2019(15):40.
[2]謝迪欣.遼寧省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執行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楊憲松(1972-),女,河北省灤平縣人,本科,畢業于國家開發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