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慧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變已成為稅制改革的熱點。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多深層次的制度問題也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面臨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節省商業成本,稅收籌劃和管理將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自201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營改增,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對國家的整個稅收體系都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改變了以往不合理的征稅模式。這項試點多年的改革方案最終開花落地。作為世界上最主流的流轉稅種,增值稅與營業稅相比具有許多優勢,此次改革最主要的變化是最大化增值稅的優勢,克服營業稅的弊端。同時應看到,營改增不僅是簡單的稅制轉變,更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措施,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有效降低企業稅負,對國家帶來的變化更是深層次的。
企業在實施營改增后,招標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招標預算也發生變化。相應的設計預算和施工計劃預算將以新標準實施,內容也將相應調整。同時,這種變化使企業的招標工作更加復雜。
眾所周知,金融企業的利潤受市場、政策的波動起伏巨大,衡量一項改革能否長期實施的參考之一便是能否給產業帶來利潤。從目前改革來看,營改增已經切切實實地改變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實際操作方面,基金公司應不會把稅負轉嫁給客戶。基金行業競爭激烈,要將稅負轉嫁給客戶的可能性比較小。而如果無法轉嫁,稅率從5%提高至6%,基金公司能不能消除因此對財務方面的影響,取決于企業有多少進項稅可以抵扣。不管從短期影響還是長期影響來看,營改增后企業交稅成本減少,企業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可以投入發展新業務、擴大固定資產的投入,將會產生更多的項目建設,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1]。
一方面,營改增的實施不可避免地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企業將要求相應的員工不斷更新知識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使財務人員面對巨大的社會壓力。其次,營改增也改變企業的資本管理結構[2]。營改增后,相應的稅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被視為企業的補貼。企業管理者通常會選擇最佳的資本結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并控制風險,盡可能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金融企業正在逐步加大資源投入,這表明企業的管理決策人員具有稅務籌劃意識。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過程依然緩慢且困難重重。如相關概念無法準確理解,一些企業將日常稅務管理與納稅籌劃混為一談,計劃活動只涉及稅務檢查和報告,而申請手段僅限于避稅和節稅。一些公司認為,金融企業的頭等任務是創造財富,如何將利潤最大化才是要考量的重點,而繳納稅款是法定義務,無需籌劃。面對營改增帶來的契機,金融企業應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積極進行納稅籌劃,緊抓這個戰略機遇,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面對營改增帶來的契機,金融企業應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積極進行納稅籌劃,緊抓這個戰略機遇,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中國,大多數金融公司很少涉及納稅籌劃領域。營改增后,雖然金融企業的籌劃納稅空間很大,但公司仍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公司高管不愿也沒有動力了解增值稅,更別說稅收籌劃了。正是由于缺乏內在動力,相應的資源也不會投入到人員培訓或雇傭相關稅務代理人。只有納稅人有強烈的稅收籌劃意識,才能有意識地在稅務管理過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產,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稅收籌劃。
政策改革后,稅收范圍沒有縮小,而是增加了。金融企業營業稅課稅基礎較為沉重,以商業銀行為例,其主營業務收入來源的貸款利息收入要以其全額計征營業稅,在此基礎上,再以所繳納的營業稅為稅基,繳納教育費附加(3%)及城市建設維護稅(7%),綜合起來,綜合稅負在5.5%以上,處于較高水平。從系統轉型的角度看,企業的舊業務系統尚未適應新的稅收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從根本上升級和更新業務系統。這無形中增加了投入,且花費時間長。企業業務體系龐大,系統之間密切相關,改造其中一個系統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其他系統的變化。
財務人員需要根據會計準則和稅法更加規范地處理財務問題,同時進行相關的稅收籌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稅負,提高企業利潤。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許多復雜但容易被忽視的稅法知識,需要相關的財務人員掌握和應用相關的稅法和會計準則。但是,大多數金融企業目前沒有培養或雇傭相關專業的稅務籌劃專員幫助分析業務特點和資本運作規律。事實上,國家每天都會推出新政策,并可能隨時改變稅法和會計的相關規定。如果沒有專業的稅務規劃師及時了解政策改革的最新進展,就很難制定實現稅收籌劃和減稅效果的計劃。
稅制改革后,金融企業內部的管理風險和成本也在增加。作為一種特殊的稅種,增值稅無論在開票階段還是日常管理中相比其他普通發票有著更嚴格的規定。金融企業財務人員如果出于故意或過失違反稅法從事活動,必然導致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風險。稅制改革后,如果公司員工沒有及時補充學習政策,他們仍處于原始思維模式,無法準確理解最新政策,可能會出現稅款繳納錯誤,嚴重時將面臨行政或刑事處罰。
金融公司應提高對增值稅的認識力度,從高層到基層員工增加學習相關知識的強度。可以通過專題宣傳或邀請專家對員工進行培訓,特別是關于增值稅發票處理的情形,必須嚴格審查和控制。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可以實施稅收籌劃和合理避稅。在提高稅收籌劃意識的基礎上,金融公司將有更大的動力推動納稅籌劃進度[3]。公司稅務人員應從實際出發,合理有效地運用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稅負。此外,金融公司應密切關注稅務機關的動態,及時了解稅務機關對金融業增值稅征稅的工作程序。這將有助于公司制定相應的籌劃計劃,而不涉及稅務風險。
企業會計核算是對企業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后核算。為即將開展的經濟活動和公司計劃以及納稅籌劃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從整體規范來看,企業會計核算關乎納稅合法合規的關鍵。從某一層面講,企業會計核算的標準化程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的穩定性。比如,金融行業實行營改增后,日常購買的固定資產、機械設備、打印機和低值易耗品產生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了。在資產負債表中,由于進項稅額的抵扣,固定資產原值賬面價值將減少,累計折舊也將隨之減少。負債類應交稅金項應增加應交增值稅”這一科目。應交營業稅也將不再列報”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也將不復存在,成本費用就會減少,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同時對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這一科目也會有所增加。此外,規范的會計核算在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還可以成為企業管理者檢查和填補空白的有效途徑[4]。實踐中,因為不同類型、項目和稅率,金融企業要辦理的進項稅額抵扣認證方式也是不同的。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能夠充分利用低稅率、退稅等優惠政策,為稅收籌劃的合理性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首先,企業要加強自身軟實力,做好人才培養進行稅收管理和規劃。成立工作小組應對最新的政策變化,并在稅制改變后做好工作規劃。其次,培養專業人才,搞好制度改造,促使企業快速適應改革升級的環境。最后,加大培訓稅收籌劃人才的力度。只有那些能夠整合會計、稅法和法律的專業人士才能滿足最新稅收制度的要求。同時,有必要定期不定期開展稅法學習主題會,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和學習活動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制定全面的人員培訓計劃,并將培訓內容納入員工考核范疇。
在當前全面營改增的背景下,金融企業應該充分重視稅制管理體制的變化,積極進行納稅籌劃,合理降低稅收風險,減輕企業稅負,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