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月
在傳統的財務服務模式下,通常由報賬員首先對報銷的原始憑證進行初審,并錄入票據支付系統;其次報賬員將初審原始的報銷憑證傳遞給會計進行審核,會計對原始憑證審核無誤后還需在票據支付系統中進一步確認,最后才能由資金結算中心將票據支付系統已審核的銀行支付信息導入網上銀行進行支付;在這個過程中只完成了支付環節。對原始票據并沒有進行賬務處理,而會計人員除了對原始票據進行審核外,還要應對各類審計、檢查,比如科研項目驗收審計、年報審計,三公經費檢查等,雖然早已實行了會計電算化,但賬務處理還是依賴會計人員手工錄入,許多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不得不被放在月末進行。因此,在月末會計人員除了承擔對原始的報銷憑證整理裝訂成冊歸檔等日常性工作之外,還要編制月報、季報和其他需要提供的各類報表,如此的會計流程不僅繁瑣,而且阻礙了會計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近年來國家對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對科研單位來說科研資金也越來越多,同時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也正是上述部分重復而繁瑣的流程,給傳統的財務服務模式造成了許多的效率瓶頸。這些效率瓶頸的存在使得許多會計人員在月末,尤其是年底,不可避免地加班加點,即便如此也常常難以招架日益增長的業務發展需求。
由于會計沒有及時對原始憑證進行賬務處理,科研人員就無法及時掌握經費的使用情況,更難以在經費查詢系統中查到經費實時使用情況,財務信息滯后嚴重,這對科研項目經費的執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常常會出現科研經費使用超預算,超總額支出等現象,從而影響后續的科研項目經費審計;有時還需要采用調賬處理的方式才能通過后續的審計要求,無形中給財務人員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另外,由于科研經費的預算沒有系統地輸入到經費管理系統中,這無疑增加了會計人員及科研人員對經費預算控制的難度。
財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產業處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是獨立的,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各職能部門涉及的財務數據很難及時獲取,比如科研處要查詢某項目的經費執行情況,必須到所屬研究所的核算賬套上查詢獲取;產業處要查詢各類開發經費的到位情況也必須到賬務上查詢,財務信息無法實現共享。各職能部門很難及時地核對各類經費的到位和經費的使用情況,從而也很難有效進行監管。
在現有的財務服務模式下,日常的財務核算已經讓財務人員的工作達到飽和。由于日常工作的繁忙,財務人員也就很難給科研人員在經費預算和經費使用給予指導與服務,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與價值也無法得以提升。
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選擇一套符合本單位業務特點財務管理系統,實現以線上服務為主,線下為輔的服務模式,做到同步實時記賬;開通網上報銷系統,為廣大科研人員可以網上預約報銷提供便利,如網上填報銷單,掃描并上傳將原始憑證至線上報銷系統;相應地,會計人員則可在后臺對原始憑證同步進行審核,并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會計人員在對原始憑證審核無誤的同時也高效地完成支付,從而實現了財務管理系統與銀行直接連接。如此同步實時的記賬支付方式,大大簡化了財務服務工作的流程,提供了財務工作的效率,也讓財務人員從傳統的繁瑣環節流程中解放出來,從而抽出更多的精力為實現管理會計職能的轉變提供了客觀條件。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與財務軟件相結合,將所有科研合同的預算在項目經費下達時及時錄入到財務管理系統中;賬務進行會計處理時,當出現某個經濟科目超支或總額超支時,系統就會及時作出提醒,從而經費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科研人員在報銷的同時馬上能查到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使科研人員能盡早對后期經費的使用做出規劃,也使科研人員從繁瑣的財務報銷中解脫出來,更好地投入到科研中。避免了科研項目在驗收審計時調帳和突擊使用的現象,大大提高了科研經費使用的效率,財務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得到了保障,杜絕了因財務不規范而影響科研項目驗收的現象。
財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產業處,在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下,可以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各職能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端口登陸財務信息平臺,在所受的權限范圍內獲取實時的所需財務信息,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另外,科研部門根據獲取的財務信息,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對各類經費的使用得到有效的監管,并可以提前告知科研實施單位或個人,對執行較差的單位或個人及時作出預警,實現了由靜態管理轉為動態管理,由間斷性監管向持續監管轉變。同時也為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提供了財務上依據,從而使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經費執行得到有效的監管。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財務人員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加強理論業務水平學習,不斷地學習新出臺的各類經費管理辦法,積累自己的知識貯備。可以通過對各類財務數據的分析,結合自身的財務專業業務知識為院所領導做好參謀,為廣大科研人員做好財務助手,在項目預算編制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努力使自己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更好地服務科研事業。
在互聯網+的財務服務模式下,必須開發一套符合本單位特點的財務管理系統,它必須集預算控制、網上報銷和集中支付管理于一體,各類財務數據信息必須能及時獲取,對財務數據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實現財務信息實時傳遞和共享。
引入互聯網+的財務服務模式,要對現有的財務服務模式進行流程再造,應設預算管理、財務審核、資金支付、財務核算等崗位。預算管理主要負責合同經費的錄入,預算的調整及預算的控制;財務審核主要是負責原始憑證和網上報銷的審核;資金支付主要負責對財務審核無誤的信息及時實現支付;財務核算主要是負責賬務處理;各個崗位要做到分工明細、職責明確。
互聯網能給財務管理帶來便捷,但同時也帶來網絡安全隱患。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財務數據被篡改、破壞、丟失、泄露等風險就存在,因此網絡信息安全尤為重要。為了加強網絡的安全性,首先要設立專業財務網絡安全管理員,要學會應對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侵襲,對重點財務數據要做好保護措施。其次要加強對財務人員進行網絡安全的教育,提高對信息安全的認識。
總之,在網絡高速發達的今天,互聯網+技術對科研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是巨大的,如何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實現財務服務的創新與提升,這也是目前面臨的問題,只有利用好互聯網+技術,實現財務會計與互聯網技術無縫對接,才能使財務更好地服務于科研,從而促進科研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