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萍
(揚州大學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藥理學是一門醫學專業基礎課,在醫學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藥理學教學中強化該課程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思維、實踐能力非常重要。我院提出要培養“基礎好、實踐強、吃得苦、用得上、干得好”的醫藥人才,可見,實踐強是優秀人才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讓醫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其建立學術興趣和養成學術思維,不僅是學習藥理學課程的需要,更是培養醫藥創新人才的關鍵所在。而要達到這個培養目標,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難以奏效,必須在各教學環節中強化實踐性教學。現分別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兩方面對此談一些體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傳授固然重要,而培養思維方式更為重要。所謂實踐思維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思維習慣,即既注意理性邏輯思維,又要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重視向現實世界本身去尋找答案的思維習慣[1]。
互動交流是培養學生實踐思維的重要途徑與方法。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的場所,填鴨式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是陳舊的教學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思維。互動交流的關鍵是如何互動,在課堂教學的哪個環節,提出哪些關鍵的問題,又要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答疑如何做到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維空間,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備課。
雨課堂的出現將智能手機變成學習的有效工具,是加強課堂互動交流的新的教學手段。雨課堂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PPT和微信,搭建了課外學習與課堂教學間的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是增加課堂教學互動交流的新教學方法[2]。為此,我們在藥理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教師通過專用軟件向學生的手機上發送PPT、習題、視頻、語音等學習材料,學生掃二維碼進入課堂,微信里可以看到教師推送的學習材料。課堂討論時,學生可以發送彈幕給教師留言,亦可進行班級討論,還可以匿名或實名制方式給教師提出建議。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答疑和調整授課節奏。總之利用雨課堂教師能較好地把握課堂氣氛,掌握學生的反饋,通過實時給學生發送習題和問卷,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教師對自己上課效果有了直觀的了解。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特點,建立藥理學學習微信群,進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一個課外學習網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堂理論教學中的案例分析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思維的重要環節。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藥理學與臨床實踐聯系緊密,該學科作為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的理論基礎,在關注藥物的藥理作用的同時,應將藥物的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禁忌證等聯系起來講授,其中案例分析十分必要。我們在教學中注意篩選典型案例,以下是其中的一個案例:某患者,男,58歲,4個月前曾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經治療后基本好轉。近半個月未曾用藥。近日夜里突發劇咳,咳出粉紅色泡沫樣痰,病人煩。查體:心率120次/分鐘,呼吸38次/分鐘,血壓165/96 mmHg,兩肺可聞及濕啰音。結合此例,首先要求學生根據病例中患者癥狀判斷是何種疾病,然后針對該疾病,引導學生思考應選用什么藥物和措施進行緩解,進而提問其選用的依據,最后還要拓展學生思維,找出目前臨床上相似病種的異同點和治療原則,讓學生總結處理心源性哮喘患者相關理論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我院藥學專業大二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3]。一方面,教師就學習方法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另一方面,要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大學期間。而走進實驗室則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實驗室有兩類,一是教師的實驗室,我們挑選一部分學生直接參與課題研究,發揮研究生助教的作用,讓研究生、本科生一起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與操作。部分優秀的學生可以參與深入研究,以取得發表論文以及申報專利等方面的成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也為今后繼續深造和工作積累知識。二是機能實驗室。目前,藥理學實驗課由專門設立的機能實驗室統籌,指導教師要與機能實驗室的教師多溝通,要求學生在實驗課前了解相關的藥理學知識,在教師指導下準備儀器、藥品,設計方案,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這些探索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驗結合起來,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如實驗儀器設備的操作、藥物的動物試驗、體外細胞培養技術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此外,我們還注意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與畢業論文結合起來,學生可以相對獨立地完成一篇科研論文,同時確保較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我院藥學班已有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在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論文。
這些實驗與研究還可與課外實踐性的興趣活動結合起來。醫學院有許多課外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參加多種興趣小組活動,也是學生實踐的方式。學院也從政策上支持這類實踐活動,這幾年本科生參與的藥理學相關大學生科創活動碩果累累。例如,有學生的選題“一種全新的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劑體內篩選模型的建立”獲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有學生的選題“板藍根多糖在HepG2細胞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板藍根活性組分對急性肝損傷小鼠的實驗研究”“板藍根活性組分對2型糖尿病大鼠IR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等獲得校科創項目。這些成果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與實踐熱情。
“進社區,解民情”是醫學院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愈來愈重視社區建設,防病治病、醫療保健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社區衛生服務往往具有公益性質,并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咨詢和診療等服務。醫學院藥學專業學生進社區,將學到的知識與社區衛生服務結合起來,以關注居民衛生保健需求為主要目的,可開展預防、保健、健康教育以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用藥及副作用咨詢活動。在這方面,學生將藥理課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很有用武之處,受到社區群眾的歡迎。
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也很有必要。藥學專業學生在藥理學開設之后有一門必修課:藥事管理與法規。藥事管理涉及的范圍很廣,如藥品監督管理、藥品生產經營管理、藥品使用管理、藥學服務人員管理等,學生可以選擇一個方面的專題,去調查訪問藥品的生產、流通、檢驗、使用等方面的現狀。
我們在強化藥理學實踐性的同時注重將醫德教育貫穿始終,要求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牢記“誠信”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堅守執業藥師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