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蓓,吳燕春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2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互聯網+”時代,MOOC作為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在線開放課程模式,掀起了一股教學變革浪潮[1-2]。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2014年后MOOC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認識到MOOC學習的不足之處,于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MOOC進行優勢互補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2015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指出,“慕課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正在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發生變革……高校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將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應用于開放課程,不斷創新課程共享與應用模式”。
如何利用MOOC優質教學資源,并結合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的優勢,推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開展適應不同課程教學需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是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基于此,中藥學課程教師緊扣時代脈搏,對中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在全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強MOOC教學資源平臺建設。MOOC具有免費開放的優質資源、易于使用的平臺設計以及獨創的生生互評,發展非常迅速[3]。然而,MOOC在實踐層面仍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其大規模的特點限制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無法達到傳統教學中師生及時互動、交流效果。而學生應接受全面的教育,除了課程知識,還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參與團隊協作,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MOOC的興起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自21世紀初,混合式學習就成了教育領域研究熱點。目前,混合式學習發展迅猛,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等,成效顯著。混合式學習是教育界及企業培訓界研究熱點之一,是當前國際教育技術發展的新動向。混合式學習概念(Blended Learning)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在線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調動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使兩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4]。國內外一些頂尖的大學已經開展一系列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嘗試,以期順MOOC之勢,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師生、生生之間能夠進行深層次的互動[5]。
隨著混合式學習優勢的不斷凸顯,高校加大了對混合式學習的研究力度,并從教育教學角度出發,倡導開展有效的混合式學習活動,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來實現混合式學習。然而從研究現狀來看,混合式學習大多是在形式上將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簡單混合,這和當前學習策略日趨多元化、混合式學習日漸流行的情況是不符的。目前關于以“混合式學習”理念將MOOC融入傳統中醫藥課程的實證研究不多[6-8],教學效果也有待進一步驗證。因此,探索適應各專業、各課程教學需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中藥學是中醫藥學學科群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學科,是中醫藥院校中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是中醫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和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在多年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過程中,我校中藥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我校中藥學課程被設置為必修課,要求教師在一個學期內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課時被逐年壓縮,2009年課程課時數為108學時,2013年為96課時,2016年為80課時。在教學要求不變的前提下,由于中藥學知識繁雜,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教師往往會將教學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未能分清主次,學生在高強度、短時間的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很難完全理解,課上師生交流與對話少,互動不足,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我校擴招,中藥學教研室新增的專業教師較少,教師在有限課時的情況下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相對單一。雖然部分教師已經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手段,然而,實際操作難度大,沒有成功范本效仿,實踐層面設計不足,難以普及。此外,中藥學課程評價方式為閉卷筆試,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我校中藥學精品課程學習平臺僅含授課教師某次課堂教學的實況錄制,教師教學內容大多為某章節的幾個重點藥,并沒有完整的教學設計,也沒有學習任務單,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將MOOC引入我校中藥學混合式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師生互動,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動學校信息化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
(1)發布動態任務單:了解學校不同層次、專業學生情況,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團隊成員進行學習任務單編輯(包括知識挖掘、歸納總結、知識運用3個欄目),并通過線上學習平臺定時發布動態學習任務單,追蹤學生學習進度。(2)線上MOOC教學資源整合:根據任務單,豐富線上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需求。挑選優質教學資源,比如,成都中醫藥大學張廷模教授的中藥學精品視頻、本校中藥學精品課程網站、上海中醫藥大學網易公開課——走近中藥、杏林探寶—帶你走進中藥智慧樹網等經典中藥學教學資源。這些中藥學線上教學視頻既包含理論課程教學視頻,也包含中藥飲片識別等實踐教學視頻。利用信息技術,分知識單元剪輯視頻,并增加一些自行錄制的微視頻,使前后知識點更好地銜接,最終將成品課程視頻上傳至線上學習平臺。(3)線上測試、盲點反饋:在每個知識單元的視頻之間增加若干不同題型的測試題,主要考查學生中藥學重點和難點掌握情況,同時明確測試題上交截止日期,測試過關,學生才能進行下一知識單元視頻學習。平臺可以記錄學生測試分數,反饋知識盲點,為教師的線下授課提供參考。總之,搭建適合本校的中藥學MOOC線上教學平臺,能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解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課堂面授包括兩部分:理論部分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掌握總論和各論涉及的200多味中藥功效,實踐部分包括中藥飲片識別、中藥臨床應用病案分析等。整個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分析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等,也可引入 BOPPPS 教學法、三明治教學法、Seminar教學法等教育教學新模式。(2)分組討論、提問答疑:根據知識盲點、難點、臨床病案,或者圍繞社會相關時事熱點等,開展有效的線下課堂互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參與團隊協作,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總之,通過面對面的線下課堂教學,為學生答疑解惑,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由線上考核成績和線下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各占50%。線上考核包括學習簽到、單元測試、學習進度等方面,線下考核包括課堂討論發言情況、參與互動情況、期末考試等方面。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情況)。總之,構建混合式教學考核體系,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彌補我校傳統中藥學課程考核評價的不足。
中藥學課程教師應緊扣時代脈搏,將MOOC與面對面的中藥學課堂教學相結合,構建基于MOOC的中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MOOC大量在線學習資料,供學生線上自主學習,通過面對面的線下課堂教學,為學生答疑解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中藥學線上與線下教學模式改革,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同時,中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也將為其他課程的線上與線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