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添,王會寧,張 俊,盧麗華,曹穎嫣
(龍巖衛生學校,福建 龍巖 364000)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逐漸被學生接受,而與之相對應的信息化教學也越來越受關注[1]。國內信息化教學被廣泛應用于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且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對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
筆者立足課題“基于移動學習環境下中職衛校《免疫學》課程信息化設計與應用研究”,通過中職護理專業免疫學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信息化教學在本課程中的應用,以期推進中職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當前,中職學校教學硬件水平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數字校園與信息化建設逐漸成為評價中職學校的指標之一。中職教育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中職學校生源素質普遍較低,大多為中考失利者;二是中職學校專職教師觀念尚未完全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接軌,大多沿用傳統的課程教學設計。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完善現有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對專業課程進行信息化設計研究,成為目前中職教育者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中職免疫學課程是一門醫學基礎學科,作為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其基礎理論與多門學科相互滲透,許多臨床疾病的發病機制、治療、預防等都與免疫學密切相關。但免疫學內容繁雜、抽象且具有較強邏輯性,學生普遍反映枯燥、晦澀難懂,有一些學生干脆放棄主動學習,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從而出現學習效率低、考試通過率不高的現象[3]。
從209名學生提交的問卷來看,97%的學生認為預習很重要,但是真正有預習行為的學生卻不到15%;98%的學生認為課后復習有必要,但是真正有復習行為的學生卻不到22%;82%的學生認為影響聽課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是教學方法死板與授課內容枯燥;80%的學生愿意接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關于導入新課的方式,選擇案例講解的學生占31%,選擇視頻播放的占41%,選擇情景模擬的占26%;關于課上師生、生生的互動方式,選擇游戲形式的學生占45%,選擇小組討論的占17%,選擇角色扮演的占30%。
傳統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學生的這些新情況,這就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既能解決免疫學教學中學生難學的問題,又能適應現代中職生的學情。為此,筆者通過課題研究,在數字校園環境下建立網絡移動學習平臺,解決人(學生和教師)與環境(教育信息化時代背景)的矛盾,并進行中職免疫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
依據中職免疫學教學大綱和職業崗位要求,教師把免疫學課程知識點進行分解、重組和整理,同時針對教學重難點下載或制作微課、動畫、短視頻、相關案例、互動游戲等,與授課所用的PPT、思維導圖、測試題、討論話題等一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
2.2.1 課前預習階段 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布課前預習任務單,學生通過手機進行在線自主學習并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在預習作業中設置節點,比如學生在觀看視頻時不能快進、視頻沒有看完不能進入下一個預習環節等,從而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預習任務。完成預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平臺提出問題,生生、師生間可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考。
2.2.2 課堂教學階段 課上教師針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新課導入方式,引出教學重難點,供學生討論分析,并引導學生向深層次探究;合理選擇視頻播放、動畫演示、互動小游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攻克免疫學教學重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任務驅動、啟發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方法,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隨堂測試。
2.2.3 課后復習階段 課后,教師根據課上學生學習情況,在網絡學習平臺發布復習作業,通過設置節點等方式,保證課后復習效果;同時,學生可利用手機登錄平臺或掃描二維碼進行碎片化學習,鞏固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分析學生復習情況,為下次課教學做準備。
采取課前課中課后測試、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考核成績構成及占比:綜合考核成績(100%)=課前測試(15%)+課中測試(20%)+課后測試(15%))+學生自評(10%)+小組互評(15%)+教師評價(25%)。
中職免疫學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實踐的本質是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針對各章節的免疫學知識點下載或設計多種教學資源,如微課、動畫、短視頻、相關案例、互動游戲、思維導圖等,并將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共享這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同時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資源的利用率,這對于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上課沒有聽懂的學生尤為重要。
課堂內外學生通過學習小組進行問題討論、交流、探究,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信息化教學模式下,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其發散思維,靈活應用免疫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對學生的評價采用了課前課中課后測試、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方式,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分析在免疫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彌補傳統教學評價只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不足。多元化評價方式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有效地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又能幫助學生增強自信與自主學習能力,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4]。
在免疫學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肩負著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課程講授的雙重任務,同時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收集、制作、整理和上傳各類教學資源,并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備大量時間、較強的計算機能力以及統計分析能力,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挑戰。
學生利用手機終端進行線上學習時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學生每月上網流量不夠,造成學生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或者手機支出費用增多,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對于小部分較為懶惰的學生,線上學習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看視頻時人不在場,甚至叫別的學生來完成。由于很多學生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嚴格監管,移動學習反而會給學生創造玩手機的機會,比如部分學生課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玩游戲、看小說等),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對免疫學教學資源進行歸納、加工、整理,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并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方便教師及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在網絡硬件設施上,學校要保證網絡通暢,有條件的可以提供免費 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