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婷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 伊寧 835000)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將理想信念教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落到實處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
在《倫理學大辭典》中,對“理想”的解釋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人們自覺認識到的奮斗和追求的目標。理想是對今后生活有目的的想象,是根據自己的能力、行為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后對未來生活能達到的期望。理想源于現實且高于現實,是人們為追求美好生活奮斗的目標。
在《馬克思主義辭典》中信念的含義是個人道德活動的理性基礎。它是個人對某種行動的必要性和適當性做出合理的解釋,從而有意識地來完成某種行為。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文化、生活、理念等長期影響形成的一種固定、穩定的,不易改變的心理狀態,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學習和處理事情的時候作用于人的心理并影響人的行為。
理想和信念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信念為理想提供指導方向,打牢思想基礎,理想才能實現。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養愛國、有擔當有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有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對事物充滿好奇等特點,處在建立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對其的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1]。
著名管理學家諾斯威爾認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就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的一種規劃行為[2]。根據這個解釋,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了解自身,認識所學專業基礎上,對今后的職業生涯做出一個合理的規劃。也就是說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來解決3個問題:我在學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經過系統的學習能依據自身的主觀條件和客觀因素,確定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通過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學會自我認知、自我發現和自我實現,并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職業觀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
2.2.1 自身因素 因學生自身知識積累不夠,對自己認識不清楚、定位不準確,職業生涯規劃往往脫離自身實際。一部分學生盲目自信,眼高手低,希望從事工作輕松卻報酬高的職業,忽略了自己的真實能力;有些學生盲目自卑,認為自己是中職生,社會對中職生的接受程度低而不敢去找工作。
2.2.2 家庭因素 對中職生來說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學生入校時專業就是其父母選擇的,畢業后很多學生的職業是在家長的幫助下確定的,或將親戚或朋友從事相關職業較成功的人當作榜樣,按這個榜樣的職業生涯來規劃孩子的職業生涯,忽略了個人差異。
2.2.3 學校因素 學校將職業生涯規劃設置為一門課程,在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開設,課程結束后以考核形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判。但職業生涯規劃是動態的,每個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隨著知識的積累、年齡的增長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新的規劃。學校課程主要以理論形式教授,缺少實踐訓練。
2.2.4 社會因素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化社會的來臨,日益開放的中國成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等多種文化組成的文化多元社會,多元文化對人們的價值評判和選擇構成了巨大沖擊,尤其是青少年。
理想信念是人的靈魂,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動力,是全面發展的基石,是德育的核心要素。理想信念教育著眼于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改造,目的是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通過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情感教育、職業習慣教育和職業能力教育,讓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完成自己的“中國夢”。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幫助我們通過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來實現職業理想。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職業生涯規劃與理想信念教育,二者相輔相成,目標一致。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指導下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在規劃好職業生涯的情況下才能堅定信念,實現職業理想。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屬于思想政治類課程,而思想政治課不同于其他課程,時政性較強。學校應多給思政教師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也應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增加自身知識積累。在課堂上緊密聯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拓寬教學案例渠道來源,豐富上課形式,利用新媒體,采用學生能接受、較喜歡的方式進行授課。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能局限于課堂中的講授,要拓展到課外,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想信念教育更應該滲透在學生的生活當中,堅持引導與灌輸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結合,強調在理想信念指導下職業生涯規劃的應用性。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如演講,請優秀校友作講座,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方式,并合理應用新媒體,利用學生喜歡的微博、微信等進行課后教育。
中職生在很多方面是缺乏自信的,他們大多是初中學習階段成績較差者,進入中等職業學校,想通過專業技術的學習成為專業技術人員。大部分中職生對學習缺少興趣和信心,這就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有了自信才能樹立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
無論職業生涯規劃還是理想信念教育,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貼近生活,符合實際的內容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認可。這就需要全員動員,學校、家庭、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干部都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可以充分利用現在的“三進兩聯一交友”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針對個體特點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不能僅限于理論教學形式,應增加實踐環節。學校可以開展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第二課堂活動,低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學習生涯規劃,高年級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形式可以是針對性的參觀,相關主題的演講等多種多樣,以豐富校園文化,形成良好校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