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系 天津 300222)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勢頭良好,涉及的投資領域范圍較大,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所有門類,亞、歐及北美地區為主要投資地。我國在國際經濟收支往來中,會面臨各種各樣復雜的與企業內外狀況和東道國投資背景有關的風險。這些風險將伴隨著投資的整個過程,我國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時要重視對這些風險的識別。本部分內容主要分析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七種風險,但是風險類型遠遠不止這七種,還包括道德風險、營銷風險、品牌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
政治風險是企業最不可預測的風險。影響政治風險發生的因素有政治制度的變動、國家局勢的緊張以及突然爆發的戰爭危險。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活動時由于地理位置距離太遠,信息不對稱,往往很難預測到該類風險的發生,況且這類風險只有東道國政府高層才有可能知道一些苗頭。而我國某些企業對投資目標國的最基礎的情況都不太了解,更不用說能提前知道對方政治制度的變動內容。政治風險比較大的地區社會各階層之間沖突比較嚴重,政治制度不完善再加上民眾很容易受到不懷好意的人的惡意引導進行大規模的破壞活動,威脅到國家發展秩序和社會治安的穩定。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在發達國家的程度比較小,但是也會受到政治風險的影響。世界上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散布“中國威脅論”的謠言,企圖阻止中國的快速發展。這樣的行為對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受到當地人民的嚴重抵制,也對中國企業的形象產生了破壞作用。
外匯風險是指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可能會由于匯率的波動影響企業現金流量,從而導致企業投資成本增加。匯率風險是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時需要尤其加以重視的風險之一。一國的匯率變動是受到該國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等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的。匯率風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發達國家一般實行“浮動匯率制”,而發展中國家因匯率方面的制度還不太健全主要依賴發達國家,這樣一旦發達國家發生匯率波動,那么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從而進行對外投資活動的企業所持有的貨幣會縮水,最終因資金融通困難而倒閉破產。我國企業更愿意在發達國家進行投資,就是因其匯率比較穩定,企業面臨的風險比較小。其次,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在“硬幣”和“軟幣”的選擇上,最好更多地持有硬幣,因為硬幣的發展趨勢是持續上升的,貶值的可能性比較小,從而企業遭遇損失的不確定性較小。所以選擇適當的幣種很重要,這關系著企業直接利益的增加或損失。最后,對于一些規模大的對外投資企業來說,其可能涉及多個國家進行投資活動,這樣就會有一個公司持有多個國家貨幣的情況。為了資金管理方便,企業可能會把所持有的不同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同一地區的貨幣,這樣會大大增加外匯風險。企業持有多個不同類型國家的貨幣可以有效規避外匯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時由于不了解東道國當地人的需求、信仰以及價值觀等,觸犯了當地人的禁忌,從而受到聯合抵制的不確定性。因為地理位置、生存環境以及歷史因素的不同,不同國家之間的社會文化也存在差異。文化的沖突是社會風險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是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要特別注重的風險因素之一。即使是相同社會模式的國家,它們之間所遵循的文化價值觀也會不同,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舉例來說,很多國家都嚴格遵循8小時工作制的傳統,我國企業可能存在員工加班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外投資企業雇用的當地員工會對我國企業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口口相傳,久而久之企業的對外形象會嚴重受損。在這方面中信集團做得比較好,中信集團在對目標地區進行投資時,首先會詢問對方政府有什么要求,然后看自己的企業能否滿足對方的要求,只有在相互獲利的基礎上才會進行資源合作。
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時不了解他國對外投資的相關規定或其明顯存在的對外資的限制,并在國際交往中由于觸犯了這些規定而遭到經濟處罰導致利益受損的情況。法律風險處理不當也會使我國對外投資企業遭受經濟利潤損失,但是此種風險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可控的,經過精密調查后可以避免的。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盲目投資,對投資目標區的法律制度沒有充分了解。東道國法律對企業所選擇的投資領域有限制性規定,而這一規定很可能會使企業無法獲利,甚至遭受虧損。其次,東道國頒布的某些法律屬于實驗性條款,企業無法準確獲得這些條款的具體起始日期和結束時間,這會對企業經營決策產生影響。另外,某些國家的法律制度不太健全、朝令夕改,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要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最后,企業缺乏專業的法律人員、沒有成立專門的法律部門,在處理法律糾紛時會無力應對,不能得心應手,從而使本該勝訴的法律案件敗訴。一些企業在對外投資時仍然按照本國法律規定行事,如果兩國之間的法律存在明顯差異,企業就可能違背東道國的法律。比如斯里蘭卡的保護勞工合法權益的法律比我國有關規定嚴格,我國企業在斯里蘭卡投資時就要按照當地法律的規定保護勞工合法權益。
管理風險是指由于我國國際化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環節出現失誤,從而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收益與成本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管理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從組織結構的角度來說,我國現代企業制度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即使發展速度快也仍然沒有達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企業的水平,在發達國家投資環境中進行直接投資跟不上當地企業的腳步,難以具有競爭優勢。其次,母公司在國外建立子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兩方之間難以實現直接溝通與交流,母公司要求子公司強制實施其制定的政策或進行某些項目決策,可能不符合子公司的現實情況。另外,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國外子公司又缺乏監督部門,很可能出現子公司經營者挪用甚至掏空公司資產的行為,把公司資產變為私有財產引發道德風險。最后,由于文化差異的影響,我國的經營者在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時更加注重所有參與者的想法,選擇集體決策的方式;國外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普通員工,其思維方式都與我國文化表達的內涵不同,他們更傾向于自己做決策,注重自己想法的實施,可能會出現不服從老板命令的現象,給企業統一管理帶來困難。
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時由于與投資項目有關的決策出現失誤,從而使企業經營成本與收益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每天企業都需要進行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決策,經營風險貫穿企業項目投資的全過程,同樣需要重視不可忽略。影響經營風險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所處的環境瞬息萬變,而有的企業對環境變化并不敏感。國有企業具有懶惰性即遵循經驗辦事,不能對市場環境做出快速反應。根據特定市場環境做出的決策可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不再適合,但是企業仍舊在實施原來的決策,這就會加大經營風險。其次,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最近十年內才具有了一定的規模,自身能力有缺陷且參與國際化的經驗也有不足之處。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也是希望能夠在國際大背景下充分吸收借鑒發達國家企業經營的長處,彌補不足從而提高自身經營能力,減少經營風險。最后,我國對外投資企業涉及的投資領域比較分散,無法形成資源優勢。知名的大規模企業數量比較少,企業之間無法進行經驗交流優勢互補,難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總之,以上所述三點都會加大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時面臨的經營風險。
技術風險是指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企業由于技術達不到東道國的標準或者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風險。企業面臨技術風險的動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沒有做好事先調研活動,不了解東道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一方面占用企業資金資源,另一方面又無法順利使資金流回實現產業循環。其次,我國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遠遠達不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兩者之間的技術差距一時難以縮小。而且發達國家指定的技術行業標準比較高,滿足我國政府技術要求的企業不一定能夠符合發達國家的標準。綜上所述,技術風險是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風險之一,但某些企業有意或無意忽略了此項風險的影響,要知道企業面臨的任何不確定因素一旦不加以重視都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尤其是企業進行并購活動時,并購環節任何一環出現差錯都會導致并購行為的失敗。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所處的市場環境更加激烈,面臨的風險也更加多樣,這給企業進行風險控制增加了難度。應把其理論應用到投資實踐中,盡量減少利益受損的概率。
當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國有企業的主體不斷被削弱,私營企業在對外投資流量上所占的比例很大。這是因為許多國家都或多或少阻礙其他國家國有企業在本國進行投資。它們認為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意志,國有企業在本國進行投資的行為會有意無意宣傳他國的價值觀,進而可能會對本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產生影響。國有企業在海外進行直接投資,經常會遭到東道國的檢查,而私營企業則不會受到這種對待。當前私營企業對外投資水平明顯速度增快,在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國家如果進一步提供更加鼓勵性的措施會使其發展速度更快。我們都知道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水平不如西方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起步晚,私營企業的發展不能再重走這個老路,所以國家應當加以重視。許多國家是非常歡迎私營企業在本國進行投資的,所以加快私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