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平 福建省上杭縣湖洋鎮畜牧獸醫水產站 福建上杭 364200
羊傳染性膿皰俗稱“羊口瘡”,是由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綿羊、山羊(人也可感染)的傳染病,其特征為口唇等皮膚黏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皮。該病發生無明顯季節性,但以春夏季發病率相對較高。主要發生在羔羊和育成羊,帶毒患羊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羊主要通過受損傷皮膚和黏膜而感染,患羊的痂皮和膿皰帶毒時間較長,該病毒一旦感染羊群,短時間內很難消除。現將一例羊傳染性膿皰報道如下。
上杭縣湖洋鎮一養羊戶,于2019年5月1日從外省購買山羊125只,其中種公羊2只、種母羊60只,其余63只為商品肉羊。該批山羊白天在山上放牧采食,夜歸欄后為舍飼,起初羊群臨床未見異常現象,一星期后發現部分羊只出現以嘴角破裂、潰瘍為特征的病癥(見圖1)。病情嚴重的患羊無法張嘴吃草,咀嚼困難,影響采食,部分羊只消瘦。截止5月18日,有15只羊發病。畜主以為是體外寄生蟲引起,曾用敵百蟲清洗,結果無效,遂前來求診。
圖1 患羊嘴角破裂、潰瘍
患羊食欲減退、精神沉郁、喜臥。有10只患羊口唇部或鼻鏡上出現散在小紅點,5只患羊口唇部或鼻鏡周圍有黃色或棕紅色疣狀結痂,口腔內形成疣疹或潰瘍,口腔黏膜潮紅,口腔溫度升高,嚴重病例口唇部雙側皮膚腫脹,結痂形成龜裂和痂垢,外觀呈桑葚狀。
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羊傳染性性膿皰。因為條件限制,未進一步進行實驗室檢查。
4.1 預防 為避免患羊口腔黏膜再次損傷,建議喂食鮮嫩適口性好的牧草或麩皮等容易消化飼料,保證充足清潔飲水。做好場地、圈舍、用具等消毒,消毒可選用20%草木灰或10%石灰乳或2%氫氧化鈉等。
4.2 治療 目前該病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采用隔離發病羊只,對癥治療,促進患病部位潰瘍面盡早結痂愈合。治療時先用消毒過的外科剪和鑷子去除痂垢,然后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創面后再涂碘甘油,1次/d,直至患部痂皮或結痂脫落。同時采用肌注雙黃連注射液5 mL及頭孢噻呋0.1 g,1 次/d,連用 3 d。
經以上處理后,羊只恢復健康,未再出現新病例。
1)堅持自繁自養,加強檢疫,禁止從疫區引入羊只。引入羊只前要詳細了解該地疫病發生情況及調出羊場的飼養管理、免疫等情況。新引入羊只必須隔離30 d以上,確認無病后才能混群飼養。
2)從外面新購買的羊只,因為抓捕、裝車、運輸及飼養環境的變化等,容易由于應激而導致抵抗力下降引發該病。
3)嚴格消毒,做好無害化處理。羊傳染性性膿皰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強,暴露于陽光下的病變干痂經30~60 d仍有傳染性,病毒在低溫條件下數年之久還可保持毒力。所以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就應該立即隔離患羊,徹底消毒受患羊污染的場地、圈舍、用具、飲水等。痂垢是羊傳染性膿皰重要的傳染源,在治療過程中所剝離的痂垢要做集中燒毀、掩埋、消毒處理。對同群羊只或周邊受威脅的羊群,可用羊傳染性膿皰弱毒活疫苗進行緊急接種。病死羊尸體應深埋或焚燒。
4)由于羊傳染性膿皰是人畜共患傳染病,手上有傷口的飼養員、獸醫從業人員容易被感染,因此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