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會 楊永康 康宇 李亞杰 殷紅清
摘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和發展,恩施州硒產業成為帶動恩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綜述了目前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如硒科研支撐力度不足,產業發展同質化,缺乏龍頭企業、核心產品及核心競爭力等,提出需要從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等多個層面努力,加強硒科研力度以提升恩施州硒產業核心科技及恩施州硒產業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挖掘大數據資源以優化恩施州硒產業布局、監測預警產業發展,建立硒產業示范以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等多維度措施,保障恩施州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硒產業;核心競爭力;對策;恩施州
中圖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22-001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2.004?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shi
selenium industry by multidimensional
ZHANG Qiao-hui,YANG Yong-kang,KANG Yu,LI Ya-jie,YIN Hong-qing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Selenium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Enshi by long-term efforts and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 industry in Enshi prefecture were summarized, such as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homogeniz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lack of leading enterprises, core products and lack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elenium scientific research so as to enhance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shi selenium industry, to making full use of large data resources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Enshi selenium industry and monitor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 industry and to set up a demonstration of selenium industry to radi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enium industry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even in the world by the efforts which made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and so on.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shi selenium industry.
Key words: selenium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 Enshi
作為必需微量元素的硒[1]對人體健康起著預防缺乏病、提高免疫力等作用[2]。硒在全球分布極不均勻,全球有約2/3的地區缺硒,在中國約72%的地區都不同程度缺硒[3]。僅中國就約有7億人口可能處于人體低硒狀態,科學補硒成為世界性課題。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是全世界最典型最富硒的地區,以迄今惟一獨立的硒礦床而世界聞名,域內約73%的土壤都屬高硒區土壤[4],為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早在1992年恩施州便將硒產業確立為重點發展產業[5],歷經20余年的努力,恩施州硒產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硒農牧業、硒工業、硒服務業等行業為一體的硒產業群,為恩施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目前恩施州硒產業規模仍不成形,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較多問題,需要從多個層面采取多種措施來促進恩施州硒產業的提檔升級。綜述了目前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多維度發展對策以期為恩施州硒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 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硒科研合力不足、效率不高,成果轉化推廣力度不足
近年來,在政府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科研人員的協同奮進下,恩施州硒產業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深度不足、重復性高、協作性差等一系列問題。一是研究層次不高、深度有待提升,如一直以來恩施州對硒的基礎研究貢獻有限,硒在人體中的作用、硒與大骨節病及克山病的關系、硒的生物學效應等一系列硒科學前沿研究都是由州外科研機構及學者完成,使得恩施州在硒研究及應用上處于弱勢,也在較大程度上阻礙硒產業發展;二是硒研究效率不高、成果產出不多,企業、科研機構等在涉硒研究方面,多是富硒栽培及相關產品開發,涉及品種也多是茶葉、蔬菜、水果等,重復研究較多,且由于硒科研人員的不足等原因,研究周期較長,成果產出不明顯;三是硒科研協作及科研成果應用轉化不足,科研單位、企業在涉硒研究過程中,實質性的協作研究不足,研究各自為政現象明顯。研究成果的數量及質量都有待提高,以改善當下轉化不足等問題。另外,科研機構研究取得涉硒技術推動力度不足,技術體系普及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1.2? 硒產業特色不明顯,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的背景下,產業扶貧作為扶貧的主要方式之一被廣泛應用和推廣,但在推廣中也存在一些危機,其中之一就是同質化。嚴碧華[6]認為產業扶貧項目單一、同質化可能會帶來較大的市場風險,進而阻礙產業發展。焦斌龍[7]指出產業扶貧要結合地域特色,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有機銜接,強化省域、市域產業規劃和布局并做好市場監測預警。恩施州作為西部貧困地區,農業占比較大,全州各縣市在開展產業扶貧的過程中,也多依托農業,并在全州“硒+X”戰略[8]的引導下,硒+茶葉、硒+蔬菜、硒+畜禽、硒+中藥材等模式在州域內被廣泛推行[9],富硒茶、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畜禽、富硒藥材等在州域內被大量種植、養殖。但在追求快速脫貧及快經濟效益的趨勢下,全州硒產業處于起步階段,以上各產業在各村、各鄉、各縣缺乏長期、合理的規劃布局,也沒能真正落實好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戰略,沒能形成大規模、連片式、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及養殖基地,小規模經營及農民自主化經營占比較大,除形成富硒恩施玉露等茶葉品牌外,沒能形成影響力較大的拳頭產品,不能有效抵御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另外,部分企業在硒產品方面過分看重眼前利益,跟風嚴重[10],進而影響整個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3? 硒產業科技支撐不強,缺乏核心競爭力
恩施州政府州長劉芳震指出,恩施硒產業目前還存在關鍵技術研究滯后、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11]。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恩施州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等恩施州政策性文件中也明確指出,恩施州硒產業科技支撐體系不足、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推進力度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支撐、缺乏核心競爭力。張馳等[12]研究認為,恩施州在硒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投入不足、科學研究滯后、開發方向不明,科技貢獻的不足進一步導致硒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沒能形成龍頭企業支撐市場。程水源等[13]研究認為,恩施州320余家市場主體多是小微企業,缺乏核心科技及產品,多以低位重復、單打獨斗替代力量整合、抱團發展,沒有成功引進大集團,沒有形成核心企業作為龍頭來引領恩施硒產業的發展。總體來看,目前恩施硒產業發展阻礙包括缺乏核心科技支撐、缺乏知名產品引領及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面臨產業塊頭不大、龍頭不強、品牌不響等困難[11]。
2? 恩施州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主要對策
2.1? 依托和利用大數據,提升恩施州硒產業現代化管理運營水平
恩施州硒產業發展涉及農業、養殖業、工業、服務業、旅游業、教育科研等多個行業,各行業之間相互關聯、互相促進。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各行業、市場等相關信息瞬息萬變,影響產業發展。要促進恩施州硒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需要做好產業、市場、政策、科研等各方面信息的監測、更新、預警等。隨著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發展,可利用大數據及時、高效地分析和監測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14]。相關成功案例及研究也較多,許世衛[15]分析認為要應用大數據思維、方法和技術解決農業產業各方面問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戰略支撐、轉變增長方式等以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楊文[16]對貴州省大數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分析,認為依托大數據可以提供多維、直觀、深入信息,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帶動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湖南永順也利用大數據來助力產業扶貧,依托數據分析來決策、管理產業發展,解決市場、產業、農民之間矛盾等[17]。利用大數據,還可以對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提供新動能[18]。
恩施州硒產業發展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依托恩施州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充分挖掘產業數據,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產業監測及預警等,實現數字化精準管理。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數據分析,提高恩施州硒科研水平和效率,增加恩施州科研績效產出;二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精準優化恩施州富硒農牧業區域、空間布局及要素配置;三是利用大數據的監測分析,加強恩施州硒原料、產品的產銷對接,并通過產品消費數據分析優化產品質量及供給,避免產能過剩;四是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產品可追溯,以產品的標準化、身份化等手段來保障硒產品質量,提高恩施州硒產品市場信譽度及增強市場競爭力;五是通過充分挖掘利用大數據,連接硒產業中一二三產業,打通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實現精準對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等問題;六是依托大數據中心,充分挖掘和整合硒產業相關信息數據,延伸硒產業鏈,發展硒產業全產業鏈數據和數據經濟。
2.2? 依托和加強科技創新,提升恩施州硒產業核心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區域內的技術支持,影響區域內產業的競爭優勢和區域的發展優勢,而高科技水平是科技競爭力中最積極、活躍的部分,培育區域高科技競爭力是促成區域創新的重要舉措[19]。恩施州硒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科技創新來提供保障并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2.2.1? 加大硒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理論研究水平? 基礎研究可持續有效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20]。應加大對硒與人體健康的量效關系、硒生物富集機理等方面理論研究,提高恩施州硒研究整體水平和實力,帶動和支撐恩施州硒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2.2? 加強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究、增加自主知識產權? 近年來在州內各科研機構和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制定了《富有機硒食品硒含量要求》《富硒西蘭花生產技術規程》等一系列標準規程,每年也獲得較多授權涉硒專利。但相較安康等地,技術體系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然有待加強,不能體現出明顯優勢。需以理論研究為基礎,制定推廣硒應用全國性標準,以期實現州政府提出的把健康補硒作為健康中國實施的具體內容的目標;在產品開發的同時,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以提升恩施州在國內富硒產品中的競爭力。
2.2.3? 加強硒科研成果轉化及技術推廣? 在州政府的支持下,研究開發出一大批涵蓋農業、畜牧業、輕工業等各涉硒科技成果,這些成果部分被轉化應用,為恩施州硒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在市場經濟中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轉化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專利授權1~2年內失效的現象有待從根本上優化改進。另外,在富硒栽培、養殖等方面取得的技術需要真正推廣到種植、養殖戶中,需要科研單位加強對富硒農牧業及相關行業的技術指導,讓技術能真正發揮出其核心競爭力。
2.3? 依托和完善政府調控,優化恩施州硒產業布局
隨著硒對人體健康的作用逐漸被大眾認可,硒產品也成為熱銷品,為企業及地方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市場的杠桿作用下,除恩施州大力發展硒產業外,陜西安康、四川萬源、江西豐城、青海海東、貴州開陽、湖南桃源、海南澄邁、湖北武漢、北京等地也先后在硒產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1,22],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硒產業進入競爭白熱化,各類硒產品也在此期間上市或者在小范圍流通銷售,企業之間產品重復度較高,如恩施富硒茶,在各大小茶葉生產企業內都可見恩施富硒茶,也有或大或小的富硒茶葉種植基地。同時一些投機分子也大打“富硒牌”,以不合格富硒產品擾亂硒產品市場,而市場監管不及時,影響硒產業發展。在這種特色不明顯、市場混亂、管理滯后等問題的背景下,要促進恩施州硒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政府層面加以宏觀調控、加強日常管理、打造恩施州硒產業特色發展。一是制定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堅定恩施州硒產業發展方向,謀求恩施州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恩施州發布并實施了恩施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恩施州硒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恩施州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恩施州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硒產業相關各行業發展規劃,取得了顯著效果。但目前恩施州仍缺乏硒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需要政府從全局把控,統籌規劃硒產業中長期發展,并統籌規劃和培育恩施州硒產業龍頭企業、恩施州硒產品世界品牌,合理規劃布局恩施州各地硒產業特色以打造形成恩施州硒產業特色;二是要強化日常管理及服務,近年來恩施州制定出臺了《恩施州硒資源保護與利用條例》及各類硒產業相關標準,對規范和保障恩施州硒產業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硒產品的市場監管等方面還需要政府加強管理與服務,推進相關法律規定的制定、出臺與實施,規范市場的監管,保障硒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社會滿意度。三是加大宣傳和推廣,提升產業文化軟實力。
2.4? 依托和加大訂單式產業規模,增強恩施州硒產業市場競爭力
當前,恩施州硒產業主要以硒農業為主,硒工業、硒服務業次之[23]。硒工業及硒服務業也以硒農業為基礎。恩施州硒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把硒農業發展作為基礎打牢固,必須依托恩施州現有資源特色及地質地貌特征,優化布局、強化管理、提高質量、保證效益。一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政府宏觀調控、企業引導等多種措施,結合恩施州各地特色,優化富硒農牧品種在州域內的布局,避免產能過剩影響效益;二是依托硒科研成果,大力推行標準化富硒種植及養殖,提高富硒農牧產品的質量、產量并保證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同時還可以依托物聯網等實現富硒農業的可追溯性,提升恩施州富硒農牧業的市場認可度和信譽度,提升恩施州硒產業的知名度及市場競爭力;三是強化農業商業化運營,采用訂單式農業模式[24],搭建橋梁引進企業,直接及提前參與農業布局,讓企業與恩施州硒農業經營者協同管理和發展,促進恩施州硒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25],同時提高恩施州硒農業質量、產品質量,預防富硒農產品過剩跌價進而造成經濟損失和喪失產業信心等問題,相關成功案例如張曉峰[26]提出的“定制藥園”、安徽訂單糧食基地[27]、廣西訂單甘蔗基地[28]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依托和推進世界性示范園區建設,提高恩施州硒產業世界地位
恩施州應結合資源優勢和地域特色,依托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借助恩施州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東風,加大硒科研力度和加快涉硒基礎實施平臺的建立健全。提升恩施州涉硒科學研究、涉硒農產品種植、涉硒畜禽養殖、硒產品檢測的國際國內地位及影響力。在恩施州建設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硒產業發展示范園區,涵蓋地質、生物、農學、經濟、電商、旅游等全部涉硒領域,把恩施州建成輻射中部、聯動全國、面向世界的硒產業發展前沿高地。做到恩施州硒地質特色世界獨一無二,恩施州硒研究國際領先,恩施州硒產業覆蓋全世界的大格局。吸引全世界硒科研研究者來恩施州開展硒研究,吸引全世界硒產業上、中、下游各產業人士來恩施州合作共贏,吸引全世界人民來恩施州參觀、了解、品評和消費恩施州硒產品,并在此基礎上推進恩施州政府將硒產業納入國家重點健康產業的遠景規劃實施和落地,為恩施州硒產業真正騰飛助力。
3? 小結
恩施州硒產業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和發展已初具規模,雖然存在硒科研支撐力度不足,產業發展同質化,缺乏龍頭企業、核心產品及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問題。但是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要實現產業的騰飛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員等共同努力,從政策法規、規劃布局、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多個方面入手,完善硒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優化硒產業時空布局,健全硒產業市場監督管理,提高硒產業科學研究水平,建立硒產業監測預警,輻射帶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硒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SCHWRZ K,FOLTZ C M.Selenium as an integral part of factor against dietarynecrotic liver degeneration[J].J Am Chem Soc,1957,79:3292.
[2] 莫東旭,丁德修,王治倫,等,硒與大骨節病關系研究20年[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7(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