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靈鈺 梁靚 張彩鳳 王小靜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婦產科疾病患者中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治療的疾病患者86例設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中患者接受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中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中患者的治療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在針對婦產科疾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米非司酮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且用藥后患者的不良反應普遍較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關鍵詞】婦產科疾病;米非司酮;應用價值;不良反應
文章編號:WHR2019031074
隨著社會的發展,婦產科所面臨的挑戰日漸增大,同時婦產科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也影響婦女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在婦產科的治療中,常常使用一種治療藥物——米非司酮。其功效主要是能夠幫助幫助宮頸的軟化以及緊急避孕,同時能夠在子宮肌瘤、引產、宮內膜異位、異位妊娠等情況下發揮作用,因此受到廣泛使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米非司酮相對于其他藥物對治療婦產科疾病的療效,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治療的疾病患者86例設為研究對象,經電腦隨機法分組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19~43歲,平均(31.32±1.43)歲,其中子宮出血14例,子宮內膜異位10例,子宮肌瘤5例,異位妊娠5例,9例其他;觀察組中患者年齡20~44歲,平均(32.65±1.24)歲,其中子宮出血16例,子宮內膜異位11例,子宮肌瘤4例,異位妊娠4例,8例其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仿,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病患予以基礎的藥物治療,針對其具體病癥對癥下藥使用常規藥物,大多數情況下婦科炎癥的治療可使用鹽酸左氧聯合婦炎康治療,例如滴蟲使用甲硝銼治療,宮頸糜爛使用口服抗宮炎片、消糜栓聯合鹽酸左氧治療,霉菌通過外上達克寧洗碳酸氫鈉聯合制霉素片治療[2]。觀察組的病患予以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2)治療,根據不同病癥使用不同的劑量:1)異位妊娠,米非司酮,50mg,一日2次,總量300mg,當患者的B-HCG值高時,則給與甲氨蝶呤,劑量為1mg/kg,行肌肉注射,動態監測血Hcg及盆腔B超,必要時行手術治療。2)子宮內膜異位癥,每天10~25mg,持續3~6個月。3)癥狀性子宮肌瘤,每天5~25mg,持續3個月,用藥前需要診斷性刮宮,預防子宮內膜癌形成。4)終止早期妊娠,每天2次,每次50mg,總量150mg,同時使用米索前列醇片0.6mg放置與陰道后穹隆位置,如果未見胚物排出,則在6~8h后重復放置[3]。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頭暈、過敏、乳房腫痛、陰道流血、排卵異常、月經改變、子宮內膜增生等。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一個療程后病患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甚至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的生活;有效:一個療程后病患的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好轉;無效:一個療程后病患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好轉甚至出現惡化[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研究內的數據開展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開展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率差異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患者的治療效率顯著比對照組要高(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
研究顯示觀察組中有1例惡心,1例頭暈、1例乳房脹痛,不良反應率為6.98%,對照組中患者3例惡心,3例頭暈,2例乳房脹痛,1例陰道流血,不良反應率為20.93%。觀察組中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米非司酮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避孕藥物,能夠有效地幫助婦產科疾病患者的治療以及康復,它是一種抗孕激素但由于同時不具有孕激素、抗雄激素的活性,因而可以用作緊急避孕藥且目前的案例來看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米非司酮治療極易出現大出血、腹部疼痛以及過敏等反應[5]。時常會發生手足麻木、手掌心癢等過敏癥狀,較少出現過敏休克的情況。由于其具有一定風險,因此在臨床的應用中應該及時了解病患對米非司酮的過敏史以及藥物禁忌,以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6]。同時當病患產生過敏反應時應予以相應的治療和應急措施避免情況惡化。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治療7~14d的病患可能發生大出血的癥狀,其主要原因是在宮頸口發生蛻膜組織物脫落導致子宮收縮能力的退化或病患本身具有較低子宮收縮能力[7]。這其中,經過多次人工流產的女性以及大齡女性中該種情況的發生概率相對與其他人群要高很多。另外在進行米非司酮治療的過程中病患常常出現強烈的子宮收縮從而引發腹部疼痛,當病患僅有輕度的疼痛,而不具備顯著的臨床癥狀時,不必對該情況進行處理,其疼痛往往能夠自行消退[8]。而當病患感受顯著時則應使用硫酸鎂或硫酸沙丁胺醇治療以緩解病患痛苦。當此種治療手段尚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時,可以予以病患肌肉注射鹽酸嗪片和哌替啶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在經過統計學的檢驗后,認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即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的治療中相對其他常規藥物具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在做好前期準備的前提下,米非司酮具有臨床上應用與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艷.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73):85,88.
[2] 劉春娥,曹蓉.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及不良反應[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1):73-74.
[3] 唐燕.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152-153.
[4] 向芬.婦產科臨床中米非司酮的運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8):172-174.
[5] 師愛君.探討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治療中的療效[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05(26):184.
[6] 張改莉.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12):105-106.
[7] 喻燦陽,張華,黃建美.子宮肌瘤中VEGF和MVD的相關性及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機制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8,(01):30-32.
[8] 李伊莎,劉丹.活血化瘀方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療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