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摘 要】目的:分析計劃性心理疏導聯合放松訓練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抑郁癥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計劃性心理疏導聯合呼吸放松訓練,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抑郁情緒、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4周后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計劃性護理干預結合放松訓練有助于緩解抑郁癥病人的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計劃性心理疏導;放松訓練;抑郁癥
文章編號:WHR2019031077
抑郁癥臨床特征常以明顯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該類患者往往存在自罪感、注意困難、食欲喪失、興趣喪失以及自殺或死亡的想法,此外還存在語言異常、睡眠障礙、行為及認知異常等臨床癥狀[1]?;颊咦陨砑捌浼胰诵杳鎸Τ林氐慕洕途褙摀?,給患者主要照護人員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是一個重要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2]?;家钟舭Y的原因不僅是生物因素,心理及社會因素也非常關鍵[3]。所以,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時,還需配合心理及社會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按醫生規定進行規范化治療,提升依從性。本研究將計劃性心理疏導聯合放松訓練應用于抑郁癥患者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6例抑郁癥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抑郁癥相關診斷標準;2)年齡18~60歲;3)患者自愿參加研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軀體疾病;2)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3)干預過程中生活出現重大變故;4)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持續2周未按醫囑堅持服藥;6)研究中途退出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86例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18~59歲,平均(41.76±5.13)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2.12±0.43)年。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20~60歲,平均(41.85±6.28)歲;病程7個月~4年,平均(2.20±0.39)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遵醫囑行常規藥物治療,并實施精神科常規護理(如:用藥指導、生活指導、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以對照組常規護理為基礎,實施計劃性心理疏導聯合放松訓練,采用有組織、有目標、有計劃的方式進行,內容如下:
1)組建研究小組。由精神科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管護師及護師共6人組成,均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培訓且成績合格。熟練掌握本次研究過程及呼吸放松訓練方法,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干預。
2)心理疏導。入院第1~7天:隨時保持親切的形象,加強溝通,掌握每位患者的家庭狀況、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等,采用誘導及發問的方法進入患者內心世界,給予心理支持,了解其抑郁的根本原因;耐心傾聽患者傾訴,并多給予積極性鼓勵,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心理安慰及心理疏導,提高其心理承受力;患者提出合理要求時,盡最大可能滿足;糾正患者日常不良行為習慣。此階段以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配合積極度為重點。入院第8~14天:采用通俗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包括抑郁癥的病因、疾病的發展過程、常用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正確服藥的重要性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采取反復問詢的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及藥物的認知;教會患者家屬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充分利用家屬的作用,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關心與監督;做一些簡單的勞動。入院第15天以后:強化前期護理干預措施,積極鼓勵患者參與到工娛活動中,讀科普雜志,聽聽舒緩放松的曲子;定期給予心理健康教育,每天做呼吸放松訓練等。
3)呼吸放松訓練。囑患者采用坐位/站位,兩腿略微分開,目視前方,確保身體呈自然放松狀態;患者一只手置于胸部,另外一只手置于腹部;嘴自然閉合,用鼻緩慢吸氣送達丹田,吸氣過程中腹部緩慢擴張,胸部保持不動,吸氣完成后暫停1~2s;然后采用經口呼氣的方式,將丹田內氣體緩慢呼出,呼氣過程中腹部緩慢收縮,胸部保持不動,呼氣完成后暫停1~2s;每分鐘完成5~6次呼吸;每次練習15~20min,2次/d;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至最佳呼吸頻率,以感覺舒適為宜;確保放松訓練室內溫度適宜,環境寬敞、舒適,患者集中注意力,思想單一,摒棄所有雜念,放松肌肉。
1.3 觀察指標
分別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的抑郁情緒、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抑郁情緒: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及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價;生活質量:采用SF-36(生活質量調查簡表)進行評價;護理滿意度:采用本科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標準,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處理本研究數據,計數、計量資料用[n(%)]、(±s)表示,用卡方、t檢驗,P<0.05代表對比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干預前、干預4周后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見表1。干預后,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護理滿意度見表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放松療法是由行為醫學領域發展而來的一種干預方法[5],是指生理、精神和情緒的無緊張狀態。它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臟泵血能力,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使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活動維持于一個平衡狀態,有利于對抗各種應激。病人通過放松訓練可改善運動耐力,緩解癥狀,提高社會適應力,緩解心理壓力,減輕抑郁情緒,有利于疾病的康復[6]。
精神疾病是病程比較長的疾病,為了防止社會功能的減退,在使用藥物干預的同時應輔以康復干預。定期組織病人進行一些娛樂活動,比如跳舞、下棋、舉行故事會等,分散其注意力,發泄其過多精力,減少白天休息時間,為其擁有高質量的夜間睡眠提供幫助[7]。通過一些集體活動,主動結交了新朋友,逐漸建立健康的交往團體;形成了正性思維,加之親人和朋友有力支持,緩解了負性情緒,有利于康復。幫助病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恢復學習、工作的能力,促使病人回歸社會,康復訓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醫務人員互動學習,病人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負性情緒,自我和諧及自尊都有了明顯改善,服藥的依從性增加,同時學會了新的人際交往模式,樹立了信心,知道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促進了社會功能的恢復,盡快回歸家庭和社會。因此,通過將計劃性心理疏導、放松療法應用于抑郁癥病人中,能夠穩定病人的情緒,幫助其建立正性思維模式,改善其生活功能,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隋聰聰.心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24(10):121-122.
[2] 郭鑫,楊敏.抑郁癥患者主要照顧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21):13-16.
[3] 李建華,許玉芳,王曉娥,等.正念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病恥感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04):484-489.
[4] 黃燕玲.優質護理服務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2018,25(32):76-78.
[5] 成軍,寇振芬,張朝輝,等.放松干預對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的療效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03):44,46.
[6] 謝麗琴,張靜平,湯慧.漸進性放松訓練對骨折手術病人睡眠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9A):2296-2297.
[7] 郁京萍,楊佳英.共情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