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蘭

【摘 要】目的:總結并歸納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文選擇本院58例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時間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在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遠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果,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結腸癌患者的護理中,應用綜合性護理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況,效果提高優于傳統的常規護理。
【關鍵詞】護理干預;結腸癌;圍手術期;價值
文章編號:WHR2019032216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1]。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還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2]。本文總結并歸納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本院58例結腸癌患者,入院時間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研究。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為38~78歲,平均年齡(52.48±2.46)歲;病程為8個月~7年,平均病程(3.08±0.74)年;發生部位:升結腸8例,乙狀結腸5例,降結腸6例,橫結腸4例,結腸脾區6例;手術方式:右半結腸切除9例,擴大右半結腸切除5例,左半結腸切除8例,橫結腸切除4例,單純造瘺術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為37~79歲,平均年齡(52.42±2.43)歲;病程為7個月~8年,平均病程(3.10±0.70)年;發生部位:升結腸7例,乙狀結腸5例,降結腸7例,橫結腸4例,結腸脾區6例;手術方式:右半結腸切除10例,擴大右半結腸切除6例,左半結腸切除7例,橫結腸切除3例,單純造瘺術3例。樣本數據在年齡、性別上分析,兩組表示出P>0.05的結果,提示組間無顯著差異,可比較。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確診為結腸癌者;2)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等癥狀者;3)簽署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者。
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者;2)有藥物濫用史者;3)軀體功能障礙者;4)有嚴重的肝腎器質性疾病或系統性疾病者;5)凝血功能障礙者;6)免疫功能不全或伴有自身免疫疾病者;7)哺乳期婦女及孕婦。
1.3 方法
兩組均行結腸癌根治術。對照組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觀察和監測。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包括1)術前護理:術前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針對患者可能產生的焦慮、恐懼、絕望等不良情緒,進行針對性干預,向其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認知程度、消除患者疑惑;2)營養護理:術前禁食禁飲會對患者的休息、心理和恢復造成一定影響,需要在保證其基本需求和供應的基礎上,攝入少量高維生素、高熱量的渣類飲食,術前1d可攝入流質飲食,術前6h禁食,術前4h禁飲;3)術后護理:加強對患者各項指標的觀察,對其進行嚴密監測,做好管道護理,定時觀察是否有滲液、滲血情況及引流液性質。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取得58例結腸癌患者的所得數據,使用SPSS 19.0軟件對其進行統計學有效處理,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由(±s)展現,行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由%展現,組間運行χ2檢驗,若體現為統計學P<0.05的最終檢驗定論,兩組存在分析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2.84±0.68)d和(8.75±1.26)d,均遠優于對照組的(5.28±0.38)d和(12.60±0.79)d,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果(t=4.5619,4.8136;P=0.0000,0.0000),兩組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發生切口滲血1例;對照組發生企壓瘡2例,切口滲血4例,感染3例。數據顯示: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45%(1/29),遠低于對照組的31.03%(9/29),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果(χ2=7.7333,P=0.0054),兩組存在統計學差異。見表2。
3 討論
結腸癌發病主要與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有關,多是由于長期飲食中脂肪過高,導致結腸出現慢性炎癥,而慢性炎癥使腸癌的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早期癌內鏡下可以根治的病變可以采取內鏡微創治療,中晚期癌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圍術期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術后指標,促進患者康復[3]。
與常規護理相比較,優質護理的臨床優勢明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此項研究中,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在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遠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統計軟件檢驗展示出P<0.05的結果,兩組存在統計學差異。根據上述材料,表明在結腸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使用優質護理,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可縮短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且安全性較高,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在結腸癌患者的護理中,應用綜合性護理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況,提高效果優于傳統的常規護理。
參考文獻
[1] 郭藺.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0):218-219.
[2] 萬德森.結直腸癌流行病學與預防[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01):3-7.
[3] 李霞.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09(3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