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
【摘 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74例妊高癥產后出血患者,分為兩組,37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37例給予優質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研究組血壓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后出血量與護理滿意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中給予優質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緩解產后出血癥狀,維持穩定的血壓,并具有滿意的護理效果,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優質護理;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應用分析
文章編號:WHR2019032221
妊高癥主要是孕婦在妊娠期出現的高血壓癥狀,血壓水平維持在較高狀態,由于懷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妊娠期血壓升高,會影響到母嬰健康,治療難度較大,孕婦產后容易出現出血并發癥,嚴重者會出現心力衰竭等情況[1]。因此,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有效地預防產后出血的現象發生,并有效地緩解出血癥狀,對血壓進行合理控制,取得滿意的預后效果,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在本次研究中,對74例妊高癥產后出血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74例妊高癥產后出血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分為兩組,37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37例給予優質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年齡跨度為21~37歲,平均為(27.6±2.4)歲。平均孕周為(40.2±0.4)周。初產婦26例,經產婦11例。研究組中,年齡跨度為22~39歲,平均為(28.2±2.6)歲。平均孕周為(39.8±0.7)周。初產婦27例,經產婦10例。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定期產檢
需要告知孕產婦定期產檢,給予科學的保健措施進行干預,及時了解孕產婦的健康狀態,加強健康教育[2]。需要告知孕產婦產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給予有效的預防干預,以便確保母嬰的安全性。助產士需要對孕產婦進行引導,以便確保孕產婦在產前給予各項產檢,并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可能出現餐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進行了解,及時給予糾正,尤其是需要對產后出血的各項指標進行密切觀察,以便給予針對性措施處理。
2)分娩監護
在產前需要給予分娩監護處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并制定出合理的分娩方案。對患者飲食進行合理指導,確保產前進行規律活動,并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助產士在產前密切關注患者,避免滯產的情況發生[3]。在第三產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來完成,及時剝離胎盤,確保力度合理,避免對子宮進行過度牽拉,避免對產道與胎盤膜造成破壞。
3)產后出血護理
胎兒娩出后需要及時清理新生兒,并將其及時抱到產婦身邊,確保產婦保持積極穩定的心態。并指導產婦給予母乳喂養,以便刺激分泌催產素,促進宮縮。并且對產后出血情況進行嚴格監測,及時了解血液的顏色、性狀等,避免水電解質紊亂[4]。加強對宮縮進行檢查,一旦出現宮縮乏力情況,需要及時給予欣母沛等藥物治療,增強子宮收縮能力,對出血情況進行合理控制。
4)心理護理
在產后出血之后患者會出現較大心理波動,會加重血象,增加治療難度。護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情況,給予有效的心理安慰與疏導,及時講解新生兒的情況,鼓勵與支持患者,確保患者能夠放松身心,避免過度緊張與恐懼加重出血癥狀。
5)加強基礎護理
在產后24h內,需要對探視人數進行嚴格限制,確保病房環境的安全與舒適,對室內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控制,確保空氣的清晰,讓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5]。并加強與家屬溝通,指導基礎護理方法,告知家屬與患者合理飲食,先開展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口味需要清淡,以易消化為主,及時補充維生素與蛋白質,確保營養充足。告知患者多喝溫水,避免失血過多引起脫水現象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產后出血量進行統計,并對護理前后血壓水平進行了解,采用自擬護理滿意率量表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與非常滿意3種。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