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主要包括國家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個人責任感,四者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應當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以正確的理論價值觀為指導,進行社會實踐,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外延,從而真正讓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工作能夠得到落實。
一、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實意義
1.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大學生作為廣大青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中國夢進程的中堅力量,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廣大青年為之奮斗,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培育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需要積極付諸到實踐中去,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2.加強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如何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務。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也是為國家培養可塑之才,讓廣大青年學子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社會責任感便成為了大學生必備的道德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會不斷激勵大學生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3.推動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通過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讓新時代大學生有自我提高的意識,真正讓大學生在成長、學習過程中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但由于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彼此之間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這些壓力,并且最終戰勝這些壓力。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無論身體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是塑造的最佳時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素養可以幫助大學生為社會、集體乃至國家做出有益的貢獻,真正培養出有良好品質的大學生。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主要是95后,他們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由于家長年輕受過的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一遍,便會無休止的溺愛孩子,導致許多大學生缺乏堅韌果斷和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加強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可以幫助他們勇敢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引導他們樹立優秀品質。
二、新時代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主要影響因素
1.社會環境變化過快。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又加上政府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社會上許多人開始選擇經商,許多公民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較多的利潤,但由于摒棄了道德底線,對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在大學里生活學習的大學生,自我辨識能力較差,花錢時從不考慮后果,導致家長每月給的生活費都不夠用??吹街T如明星的一夜暴富、官員的貪污腐化、媒體對不實信息炒作等,會使大學生心生惡念,由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缺乏,這些社會的不良風氣會使得大學生跟蹤模仿,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一些大學生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2.高校教育存在瑕疵。隨著中國大學擴招力度不斷加大,許多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更多關注的是學業,而對于相應的德育教育十分缺乏,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認識度不夠,社會責任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卻仍然是填鴨式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創新。許多高校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考評機制不完善,僅僅是為考評而考評,不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高校的教師隊伍當中,真正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少,基本上都是輔導員和班主任主抓,學生班委配合。由于輔導員和班主任管的事情比較多,僅僅只在班會時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一些政策指示,也只是發到班級群里讓學生們自愿查看,政策執行流于形式,對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僅僅是停留在空中樓閣,缺乏實際的活動支持。
3.家庭教育不健全。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許多家長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業,只要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家長可以答應孩子的任何條件,這就導致了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孩子遇到事情和挫折不愿意承擔,對于今后大學生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嚴重的會造成大學生心理缺陷,這對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4.網絡平臺建設不完善。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到了9.24億人,可以說,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大學生由于對這些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大學生的衣食住行都會依賴網絡,然而由于網絡平臺建設不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還在制定當中,網絡中充斥著許多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會誘導大學生失去判斷能力,這給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帶來了嚴峻挑戰。
5.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一些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遠遠高于他人,但由于社會經驗少,容易受到錯誤思維引導,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還沒有步人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為時過早,不應該承擔。當前社會各個方面的競爭都比較激烈,大學生的心態也較為浮躁,無論是學業、還是生活一遇到挫折就逃避,更為甚者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由此也說明了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新時代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實踐路徑
1.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一,政府要完善大學生社會責任培育機制。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強、豐富獎勵政策,加強實踐;對于見義勇為,為社會做貢獻的好人好事應當大力表彰;對于相關的考核機制要進行完善、具體落實到個人,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為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做政策支撐,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能夠有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第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大學生在學校是學生,出了校門就是有志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需要學校來做,社會也有責任和監督大學生來承擔社會責任,培育全社會承擔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品德,會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三,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通過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提供有益指導。
2.構建高校培育社會責任感體系。第一,將高校文化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讓大學生從學習中學到如何承擔社會責任、在社會實踐中如何去履行好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構建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體系必須加強其內容建設,對原有的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加入一些新內容如感恩教育、關懷教育、奉獻教育等,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容。第三,加強高校教育隊伍的建設,高校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要加強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讓教師以實際行動來引導大學生應當如何承擔社會責任,教師的教學手段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方式的引導,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又能學習到相應的理論知識,真正實現大學教育寓教于樂。第四,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圍,這是一個大學生能夠長久發展的精神源泉,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應當合理融入進高校文化當中,讓高校文化來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從而讓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3.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作為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區域,父母對于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應當更多的關注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對于一些不好的事物要加以引導,對于好的事物要鼓勵孩子努力做好,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打擊能力,做錯事要有自我承擔的意識,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庭的和諧需要父母及孩子的共同努力,父母要主動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對待家庭的事物要積極負責,對待老人要積極贍養,形成承擔責任的良好示范,最終孩子也會慢慢被感化,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學會了承擔社會責任。
4.凈化網絡環境。隨著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只有不斷凈化網絡環境,才能使得網絡更好的促進大學生成長。第一,利用新媒體等形式來豐富大學生的網絡生活,通過大學生關注的公眾號,APP,班級聯絡群等,在推送消息時,可以加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元素,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張圖片,總會有大學生關注的瞬間,讓大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第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俗話說,人言可畏,好的輿論導向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名人或者有影響力的人來進行宣傳,提高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而對于一些不好的網絡風氣,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大學生上網行為,積極利用網絡來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5.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外部環境的改變的確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有時自我意識的提高才是抵御外界不良誘惑的關鍵。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必須時刻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承擔什么責任、履行什么義務,這些都是大學生必須考慮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要養成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習慣,多參加一些社會志愿活動,真正實現自身社會責任感的升華。[依托項目:2018年度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一人文社會科學類青年創新人才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視域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35309326
依托項目: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7067]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