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
【關鍵詞】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21—01
一、農村小學教育現狀
1. 師資力量薄弱。師資力量薄弱一直是農村小學發展的短板,現在,雖然農村小學教師招聘已經納入到事業單位統一招考中,招收的都是受過正規師范教育的大學生,提高了農村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但是卻以大專或普通二本高校的學生居多。除了教師的整體水平不高外,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均衡,目前,農村小學教育仍然以語文、數學等文化課教學為主,像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沒有專業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助力不夠。
2. 硬件設施條件差。農村小學,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大都物質條件差,設施簡陋;沒有標準化的操場,沒有運動器材,學生們的體育課就是跑、跳等簡單的運動項目;有些學校圖書室書籍陳舊,開闊學生視野的課外讀物較少。雖然政府逐年增加財政投入力度,但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依然不盡如人意,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
3. 生源不足。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差,有條件的家庭把子女向城鎮學校轉移,導致農村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少。一個偌大的學校,學生就百十個,甚至更少,完全形不成規模。一方面,教師面對日漸減少的學生,會降低職業認同感,久而久之會有倦怠感,沒有了自我提高的動力和職業追求,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學生人數雖少,但要保證他們接受正常的教育,就要保證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教師人數,即便是條件差的情況下,學生人均占有資源也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策略
1.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優化教師的工作環境。在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資源少、父母文化層次不高和對子女的教育意識差,教師成為最主要的教育者。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對正處于身心發育關鍵時期的青少年產生的影響直接且深遠,很多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乃至以后在學習上出現問題,與小學教師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保證小學階段的教育質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至關重要。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定期培訓,增強小學教師在德智體美勞教育等領域的專業素養,以滿足小學生在各個領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背景下探索城鄉小學教師的交流機制,通過城市教師到農村支教、農村教師到城市學習等形式,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門還要完善農村小學教師的聘任制度,從招聘環節緊把入口關,吸引更多師范專業的素質過硬的年輕教師,壯大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給予偏遠學校的教師一定數額的津貼,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促使他們安心教學;對長期扎根偏遠地區學校,增加評優和職稱晉升的機會,加大精神上的獎勵和認可。總之,就是讓教師們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學上來。既有能力,又有動力,這樣教師們才能更好地助力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農村地區的適齡兒童才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2.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有關部門要盡可能加大對農村小學建設的投入力度,滿足孩子們各方面發展的需要。首先,要從農村小學基本校舍的硬件配備入手,配備電腦等多媒體設備,實現教學的信息化,方便師生利用網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配備必要的運動器材,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使他們愛動愛玩的天性得到釋放;要有必要的樂器和視聽設備,滿足孩子們對藝術的學習和追求。總之,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有哪些,學校就要要配備相關硬件設施,讓農村地區的孩子的全面發展步入實際操作階段。有條件的地區,比如交通便利、村莊集中的地方,可以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改善辦學條件。有了好的辦學條件,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他們可以放心地就近入學,這給適齡兒童和他們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另外,要制定針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制度,使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3. 結合地方特色,找到辦學亮點。農村地區的學校有其不足之處,但也有很多的地緣優勢,學校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確定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要結合孩子們的實際,充分利用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等優勢,找出自己學校的辦學亮點,進行多樣化校本課程開發,促進農村孩子的全面發展。比如,革命老區的學校,可結合歷史課加大對學生的歷史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少數民族地區多民歌和舞蹈,學校可結合音樂課,加大當地文化和民族藝術上的教育。總之,農村小學校本課程教育內容的選擇、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密切聯系農村的實際情況,突出農村特色。
編輯:陳富祥